对刑事立案材料的审查
时间:2023-10-03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对立案材料三审查的意义和程序
意义
对立案材料三审查是指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等立案材料进行调查、分析与判断,以确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程序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2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在接收举报中心移交的举报线索后,应对其进行审查。如果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应报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进行初查。初查工作由侦查部门负责进行。对于性质不明、难以归口处理的案件线索,举报中心可以进行初查。在举报线索的初查过程中,根据《规则》第128条的规定,可以采取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措施,对被查对象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不受限制。但是,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也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初查是人民检察院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的重要方式。虽然该方式同样适用于公安机关对立案材料的审查,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并未对初查程序进行规定,这是一个缺憾。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并未设立专门的立案机关。在实践中,如何审查自诉案件的立案材料尚待研究。如果立案审查人员与案件实际审判人员没有区分,容易导致先定后审的现象。因为立案的实质条件就是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必须满足这一条件。因此,建立自诉案件的立案审查程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人民法院在立案阶段不适宜采取类似于初查的手段进行审查,应当是一目了然。
对立案材料审查后的处理
对立案材料审查后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在接收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后,应根据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当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较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不予立案,并向控告人通知不立案的原因。控告人如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决定立案的程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并制作《立案决定书》。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较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符合其他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接受单位应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不予立案。2. 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经过初查后认为应当立案的,应制作审查结论报告,由检察长决定,并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决定立案侦查的,应制作《立案决定书》。对于未构成犯罪但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被举报人,应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3.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的第二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代为告诉人。对于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收到附带民事诉状后应进行审查,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应受理,不符合规定的应裁定驳回起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立案条件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推荐内容:- 法院的立案条件- 不同案件的立案条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七年前的案件是否可以翻案?
七年前案件是否可以翻案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是否可翻案取决于是否超过追诉时效。若案件已立案或符合特定情形,则不受追诉时效限制。此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条件。
-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
医疗事故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始,其立案材料来源多样。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立案难的问题,原因在于相关法规不完善以及行政处理与司法诉讼衔接不规范。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完善诉讼机制,法院应享有是否进行
-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什么条件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
案件驳回起诉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
刑事拘留讯问时间有多久
-
传唤要带手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