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罪是指个人或单位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通过各种方式运送违禁品进出口或偷逃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走私罪可分为以下罪名: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对于不符合走私罪的具体情形,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处罚。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如果单位犯前款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情况,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以下行为构成走私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以下行为以走私罪论处,依照本节的有关规定处罚:
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其他方便的行为,将被视为走私罪的共犯。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本文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该解释详细规定了关于走私、盗窃、故意损毁文物等行为的认定和定罪量刑标准,包括文物的等级、价值认定以及情节严重性的判断。同时,解释还涉及了国有单位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盗掘古文
外贸公司偷税漏税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个人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根据偷逃应缴税额的数额不同,将受到不同的刑罚和罚金处罚。单位犯罪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刑罚。此外,漏税行为与偷骗税行为的后果也有所不同,企业应注
上诉人XXX因不服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而提出上诉。他主张自己在走私犯罪中是从犯,而非主犯,并且构成立功,请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认定并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