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女士和李先生是一对夫妻,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婷婷和芳芳。他们在2003年1月与温州某房地产公司一起成立了上海某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苏女士持股45%,李先生持股30%,温州公司持股25%。
2006年9月22日,苏女士和李先生达成了自愿离婚协议。根据协议,婷婷和芳芳由苏女士抚养,李先生同意将其持有的上海某投资公司30%的股权无偿赠予两个女儿,每人持股15%。此外,李先生还决定将温州公司名下25%的股份无偿转让给妻女,其中苏女士获赠11%,婷婷和芳芳各获赠7%。
然而,由于温州公司名下的25%股权实际上是李先生持有的,李先生决定将这部分股份无偿转让给妻女。最终,苏女士持股56%,婷婷和芳芳各持股22%。根据协议,李先生将在两个女儿满24周岁前托管她们持有的30%股权。
苏女士和李先生将股权转让事宜告知温州公司。该公司于2006年10月17日出具同意书,同意将所持有的上海某投资公司25%股权无偿转让给苏女士、婷婷和芳芳。双方还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转让完成后,温州公司不再是上海投资公司的股东。
然而,温州公司以负责人不在公司为由拖延股权转让登记手续。因此,苏女士和两个女儿于2007年6月21日将温州公司起诉到上海闵行法院,要求公司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并协助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法院认定温州公司向苏女士母女转让股权的行为合法有效。同时,法院认为苏女士作为两个女儿的监护人与温州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根据公司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温州公司履行股权转让义务,并协助苏女士和两个女儿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
对于未成年人是否能成为公司股东,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一方认为现行公司法没有对公司股东的行为能力作限制性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享有公司股份,但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股东权利。另一方认为,股东权涉及广泛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难以胜任股东的行为能力要求。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资格可以继承,因此也可以赠予。合议庭认为未成年人可以受让股份,并且委托监护人或专门的证券投资人员来管理股份。委托行为属于私权,不需要其他股东的同意。
对于未成年股东,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认为,他们可以享有公司股份,但不具有处分股份的权利。未成年股东可以委托监护人或专业人员代为行使股东权利,受托人必须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服务。委托行为属于私权,不需要其他股东的同意。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离婚后与父亲生活的孩子的监护权问题,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权问题。法律上规定,父母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即拥有监护权,继父母也可以成为继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同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需遵循婚姻法规定,禁止虐待或歧视。关于赡养费的问题,取决于继
婚内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文章介绍了婚内离婚协议的定义和争议,以及生效条件和前置性解除婚姻关系的重要性。文章还区分了婚内财产约定和分割财产约定的不同,并通过具体案例审理结果展示了法院对离婚协议的处理方式。
夫妻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继承权问题。未成年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其继承范围广泛。父母在离婚时需明确家庭财产种类,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利,不得侵犯其继承权。同时,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应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并倾斜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抚养子女的一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