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一种时间限制,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时效可以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适用于大多数民事诉讼案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特殊诉讼时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优于一般诉讼时效,即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特殊诉讼时效可以分为短期时效、长期时效和最长时效。
1. 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是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下列诉讼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第168条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
2. 长期时效:长期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时效。根据《海商法》第265条和《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诉讼时效为三年,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
3. 最长时效:最长时效是指诉讼时效的最长期限为二十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在时效中,还存在一些特殊规则,包括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9条和第140条的规定,结合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第172条至第177条,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具体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时效的延长决定权在法院手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本文探讨了被控犯罪时被告享有寻求法律援助的权利。法律援助包括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出庭和为贫困人士提供法律服务。资格判断基于被告的经济状况和案件严重性,律师将代表被告维护其权益。在某些情况下,被告可能选择自行雇佣律师。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被告应充分了解其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