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金融债务 >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及法律解析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及法律解析

时间:2023-12-30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2359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于个人使用,从事非法活动或者将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并且挪用的金额较大,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挪用公款罪案件应予立案:

1. 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

2. 挪用公款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用于个人营利活动;

3. 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立案条件的解释

对于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形,应当立案。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条件是“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为并列条件。

对于挪用公款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用于个人营利活动的情形,应当立案。

对于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情形,应当立案。这主要指的是挪用公款用于生活开支、婚丧嫁娶等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必须同时满足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和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是指在被司法机关或主管部门发现之前已经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互联网支付的洗钱风险与法律防范

    互联网支付的洗钱风险与法律防范问题。文章提出应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办法》的内容,加强非面对面性质洗钱的预防,并针对不同资金注入方式规定相应的反洗钱义务以防止第三方滥用资金注入进行洗钱活动。同时,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健全有效的反洗钱机制的代

  • 个体工商户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问题

    个体工商户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问题。个体工商户具有作为保证人的资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个体工商户不能为其实际经营者或匿名业主提供担保,其作为保证人的资格和限制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 大学生校园贷是否会上征信?

    大学生校园贷款是否会上征信的问题。当前部分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因此不会上征信,但这一趋势正在发展。逾期不还款的后果包括产生信用污点,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起诉。因此,大学生应谨慎借贷并按时还款。

  • 中小企业常见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中小企业在常见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包括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面临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以及合同诈骗罪等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以避免触发刑事责任的追究。

  • 申请执行债权变现款的办法
  • 金融债务风险及其法律保护
  • 借款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