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金融债务 >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及法律解析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及法律解析

时间:2023-12-30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2359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于个人使用,从事非法活动或者将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并且挪用的金额较大,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挪用公款罪案件应予立案:

1. 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

2. 挪用公款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用于个人营利活动;

3. 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立案条件的解释

对于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形,应当立案。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条件是“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为并列条件。

对于挪用公款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用于个人营利活动的情形,应当立案。

对于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情形,应当立案。这主要指的是挪用公款用于生活开支、婚丧嫁娶等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必须同时满足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和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是指在被司法机关或主管部门发现之前已经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收支性融资风险的规避策略

    规避收支性融资风险的方法。首先,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总体债务风险,自动调整债务结构以适应资产利润率的变化。其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和盈利能力,降低收支风险。最后,当企业面临严重经营亏损时,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以减少融资风险和债权人

  • 侵吞公款罪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侵吞公款罪”的罪名,侵吞公款可能涉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或者职务侵占罪,以贪污罪的立案标准为例:。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

  •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本罪的犯罪事实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的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不属于犯

  • 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标准解析

    我去公安局举报,对方不受理,说是自诉案件,请问哪些是自诉案件?  以上8项案件,法院受理后对于证据不足的可移送公安机关受理,认为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应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应追究责任不追究时,起诉时需要提供相应机关

  • 挪用公款2千元可以立案吗
  • 挪用公司公款的立案标准是多少?
  • 挪用公司公款罪立案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