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第293条规定了寻衅滋事罪,该罪的设立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罪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根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包括:
然而,上述行为并不必然构成寻衅滋事罪,还需具备“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要求。然而,“情节严重”和“情节恶劣”的具体含义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上尚未统一,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司法机关对于寻衅滋事罪的定罪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该罪在学术界也备受争议,被一些学者称为“口袋罪”。
2001年7月2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寻衅滋事罪提供了进一步可操作的标准,并被全国各地方公、检、法部门作为定罪与量刑的依据之一。
根据该《意见》,以下情形可被认定为“情节恶劣”或“情节严重”,从而构成寻衅滋事罪:
这一规定明确了可操作的罪与分罪标准,为办案单位提供了具体的依据。然而,应当注意到这一规定很难在其他省市得到统一执行。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呼吁立法机关对刑法第293条的规定进行具体化,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对该罪作出相应的解释。只有通过统一的标准,才能确保法制的统一,保障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处理。
2008425
寻衅滋事罪的有效性及其对犯罪的预防和惩罚作用。犯罪客体主要是社会秩序,但对于社会秩序的具体理解存在分歧。社会秩序既可以理解为公共场所秩序,也可以理解为公共生活规则所维持的社会正常秩序。根据《刑法》规定,寻衅滋事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强行
打架斗殴致人手部重伤的刑事责任。包括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确定伤害程度,涉及刑法关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刑事责任;同时讨论了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责任,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的费用以及积极赔偿和态度表达的重要性。另外,文章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主体的
打架斗殴的严重后果以及相应的法律处罚。文中介绍了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等罪名及其具体的法律处罚标准,并引用了相关法律依据,如《刑法》中的相关规定。文章旨在警示人们打架斗殴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后果严重。
法人能否成为寻衅滋事罪中的辱骂对象。寻衅滋事罪侵犯的是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人们应遵守的共同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辱骂他人等情形。因此,法人可以在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况下,成为辱骂对象,只要其行为符合辱骂并情节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