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司法机关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进行的一种诉讼。该诉讼旨在解决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包括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诉讼。
1. 提高诉讼效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并审理可以提高诉讼效率。由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制度有着不同的法律和程序要求,分开审理会耗费大量资源。通过在刑事诉讼中解决附带的民事诉讼,可以提高效率。
2. 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行为的损失,并对民事责任进行处理。这有助于全面了解案情,正确定罪和量刑。
3. 保护公民和集体财产权益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可以保护公民和集体的财产免受侵犯。某些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而且直接造成了公民和集体财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可以得到补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并非所有案件都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原告人必须是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即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经营组织。
2. 必须存在明确的被告人、赔偿请求和事实理由。被告人指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刑事被告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已故被告人的继承人、已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以及其他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
3. 被害人的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即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4. 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
1.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
2.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个人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公诉案件中,也可以在侦查起诉阶段通过侦查机关和起诉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可以向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提起赔偿请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已经收录的案件,在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如果当事人双方经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调解并达成协议并已支付赔偿,被害人仍然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也应受理。
3.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提交附带民事诉状,详细说明当事人情况、案发经过和具体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当事人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证据包括当事人认为有利于胜诉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其他证据。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