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39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推荐阅读:婚姻法全文
【相关案例】
2009年,阿伟与小张看中了一套商品房,当时两人还没有结婚,事业也刚刚起步,两人没有存款。于是,阿伟的父母便支付了10万元的首付,为儿子贷款购买了该套住房。阿伟和小张商定,房子首付由阿伟的父母出后,余款40万元由两人婚后共同承担。2010年,房子交付使用后不久,两人结了婚。2011年,阿伟与小张感情破裂离婚,却因房子的所有权问题争执不下。小张认为该房产属于婚后共同财产应该平均分,而阿伟却认为该房屋的首付是自己的父母支付的,且大部分房贷都是由自己支付,因此该房产属于他的个人财产,不能均分。
那么,这房子究竟该怎么分呢?
【律师观点】
阿伟的父母出钱为儿子购买住房,该房屋登记在阿伟的名下,此时阿伟与小张尚未结婚,因此首付款应为阿伟的个人财产;而婚后偿还的贷款,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对该房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法院将判决该房产归阿伟所有,该房屋尚欠的贷款也由阿伟负责偿还;而双方结婚后已经偿还的贷款及该房产相对应的增值部分,则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阿伟对小张进行相应补偿。
【法理出处】
《婚姻法》第39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2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0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儿子结婚时有债务能否离婚的问题。法律规定婚姻关系的存续与债务无关,夫妻可协商离婚或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离婚时,共同债务应以共同财产偿还,双方负有连带清偿责任。共同债务包括共同生活债务和共同生产、经营债务。在债务清偿前,不得先行分割共同财产。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外情不会导致共同财产分割受影响。离婚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离婚中,无过错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行为有权请求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