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是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也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法定程序。在职务犯罪的侦查实践中,以人立案一直是主流方式。然而,近年来检察机关的自侦部门开始大胆尝试以事立案的侦查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检察院既可以人立案,也可以以事立案。
以事立案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立案方式。采用以事立案的模式能够使案件及时进入侦查程序,有利于侦查人员依法及时使用侦查手段获取证据,查明案情,防止证据灭失和制止犯罪危害进一步扩大。以事立案对事不对人,有利于隐蔽侦查意图,克服办案阻力和工作被动。此外,以事立案还能够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有效地防止违法办案。
以事立案的法律要件包括:1)犯罪事实的发生,即国家工作人员具有侵吞公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渎职等行为。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犯罪嫌疑人暂不明确。以事立案有利于依法迅速查处案件,或者有利于案件查处中排除干扰和减少阻力。
以事立案的侦查必需包括:1)案件证据必须通过侦查手段获取。2)如果不迅速立案,证据可能发生变化或者灭失。3)如果不迅速立案,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可能进一步扩大。
首先,以事立案能够使侦查手段和措施及时、合法出手,有利于依法、迅速、及时地打击职务犯罪。其次,以事立案有利于加大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克服传统的以人立案的不足。第三,以事立案有利于隐蔽侦查意图,减少和排除办案中的阻力和干扰。第四,以事立案的案件即使撤案,负面影响也较小,通常不会引发刑事赔偿问题。
综上所述,以事立案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法律依据,而且能够促进侦查工作的开展,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对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或借贷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公民或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当涉及多个被告时,各个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同时,也提到了
赃款已经花完时如何进行追缴的问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需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对于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需妥善保管并随案移送。判决生效后的赃款赃物除返还被害人外,一律上缴国库。司法工作人员如贪污、挪用或私自
口头买卖合同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讨论了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的重要性,并根据口头买卖合同的履行地是否明确约定,确定了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实际履行中变更约定的处理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在涉及合同纠纷时,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此外
关于管辖异议裁定的时间限制。当事人需在提交答辩状期间的15日内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应在15日内作出书面裁定,判断异议是否成立。如当事人不服裁定,可提出上诉,第二审法院则依法作出书面裁定。全文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流程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