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民事起诉的诉讼时效性问题

民事起诉的诉讼时效性问题

时间:2024-06-1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5713

民事起诉期限的法律规定

一、普通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是指法律对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所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二、特别诉讼时效

特别诉讼时效是指针对受到侵害的特殊民事权利,需要适用更长或者更短的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保护,法律作出了特别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了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等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9条规定了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最长诉讼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是指法律对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最长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如果权利被侵害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事诉讼的特征

(1)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

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是民事诉讼关系和民事诉讼活动,是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的特定对象。

(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的程序法

民事诉讼法是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以及保障民事诉讼主体诉讼权利和落实诉讼义务的规定。

(3)民事诉讼法具有广义性

民事诉讼法的广义性适应了民事诉讼的广泛性。由于民事诉讼广泛适用于各类案件,包括民事、经济、劳动争议、专利、商标、海事、债务催偿等特殊类型的案件,因此民事诉讼法也广泛适用于各类案件的诉讼。

(4)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的特有性

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这是由民事活动本身所决定的,与其他诉讼法律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征。

民事诉状的写作要点

民事诉状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部分:

1. 文头

一般写明“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

2. 列明诉讼主体

诉讼主体包括原告和被告,如果有第三人参与,还需要列明第三人。对于自然人诉讼主体,需要按照“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职业、住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的顺序进行详细写明。对于单位诉讼主体,需要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址、联系方式,并最好附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3. 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需要使用序号分开,每条请求按照“请求依法判令XXXXX;”的格式进行书写。有些法院还要求在诉状中列明案由,但这并非必须。

4. 事实与理由

事实与理由部分需要先说明受到的侵害事实,然后说明要求赔偿的理由(实体法的规定)和提起诉讼的理由(程序法的规定)。在简单的案件中,有时可以简略地写明“依法应承担责任”、“依法起诉至贵院”。

5. 文尾

文尾需要写明递交诉状的法院和具状人(原告)的起诉时间。在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诉状中,至少需要一份由具状人亲笔签字(盖章、按手印)的原件。

以上是关于民事起诉期限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民事起诉有期限。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最长的诉讼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登录手心律师网官方网站,免费咨询我们的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协商解决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

  •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