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诉案件主体包括:
一、被害人。
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即被害人依法享有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正当权利或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受害,包括精神损害、身体损害、财产损害以及其他方面有形和无形的损害。
对于法律允许自诉的案件,被害人理所自然有权向审判机关提出控诉。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就是指的被害人告诉才处理。
二、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为了保证被害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其合法权益能得到适当的维护,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扩大了自诉权人的范围,确定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条件下享有自诉权。具体说来,就是当被害人为未成年人或者无行为能力者时,法律允许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法定代理人在代理被害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与被害人自行进行诉讼具有同等效力。如德国刑法规定,行进行诉讼具有同等效力。如德国刑法规定,当被害人是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者时,处理其本身事务的法定代理人,以及负责监护的人都有权提起自诉。在前苏联,当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者由于精神障碍不能自行进行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时,其法定代理人,包括被害人的父母、监护人、辅佐人,以及被害人所在的机关组织的代表,都有权提起自诉,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三、被害人的近亲属。
当被害人死亡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无法行使起诉权时,有的国家法律允许被害人近亲属对该案件提起自诉。如德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死亡时,其配偶及子女有权对该案件提起自诉。如果被害人没有配偶及子女,或者其配偶及子女在告诉期间死亡的,其父母可以对该案件提起自诉。如果被害人的父母在告诉期限届满前也死亡,其兄弟姐妹有权对该案件提起自诉。在前苏联及东殴国家,法律对此也有明确规定。
在我国,遇有被害人死亡的情况,法律允许其近亲属提起要求损害赔偿的附属民事诉讼。但对被害人近亲属能否在此情况下提起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自诉,没有规定。但是,当被害人具有某种特殊原因致使不能正常行使控诉权的,为切实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法律将享有自诉权的范围扩大到被害人近亲属。刑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近亲属的范围,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限定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四、关于法人代表能否成为自诉案件主体的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关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义务及其在诉讼中的活动的规定,主要是以自然人为调整对象,而对法人作为被害人如何具体参与诉讼殊少涉及,且法人虽然作为刑事被害人享有控告权,但实际上法人作为起诉主体独立提出刑事控告的情况却微乎其微。法人属于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理论上成立,法律上有据,法人能够成为自诉案件的主体。
刑诉法自诉案件主体包括了被害人、被害人亲属以及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等等,在特定的情况下,法人代表也可以作为自诉案件的主体代表被害人提出诉讼。一般来说,在许多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应作为自诉案件的主体,但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者为未成年人,这时候由被害人提起诉讼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被害人的亲属及法定代表人就可以代表被害人提出诉讼,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赡养扶助问题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并解释了对应的处理方式。包括女儿出嫁后不赡养、父母再婚后不赡养、分家不公平不赡养、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以及不继承遗产不赡养等问题的处理办法。对于这些问题,主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因
新《婚姻法》实施后引发的一系列新案例。随着新法的颁布,许多以前未曾出现过的案件浮出水面,如私生子的抚养责任、离婚时的过错赔偿等。新《婚姻法》中涉及的新概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显示出法制时代的到来。
重婚罪可以进行自诉,根据《刑诉法》规定,重婚罪自诉分为三种情况:纯自诉、既可公诉也可自诉、公诉转自诉。处理重婚罪自诉案件需注意的事项包括:重婚罪属于公诉案件,被害人
可以逮捕的规定 刑诉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以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这是逮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所谓“社会危险性”是指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