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检察机关地位的尴尬
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较少,这侵犯了企业的自主权。
(二)部分案件审理期限过长
公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半月,复杂的附带民事案件难以适应该期限的要求。
(三)诉讼证明标准不明确
附带民事诉讼中采用何种证明标准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加以明确。
(四)诉讼费收取的不统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但独立的民事诉讼需要预付费用。
(五)诉讼参与人地位的偏差和不平等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对待利益、参与方式、目的和价值期待的差异导致诉讼参与人地位的不平等。
在责任认定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通常认为只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模式,可以分为完全分开、选择模式和附带请求模式。
以英美法系国家为代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完全分开,由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被害人可以选择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独立的民事诉讼,刑事立法兼顾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性。
被害人可以向刑事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请求,但附带民事请求依附于刑事诉讼,受到刑事诉讼程序的限制。
为了协调民事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保障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应赋予附带民事诉讼独立的诉讼地位。
(一)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
设立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正确处理案件,保护财产。
(二)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具体措施
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对该制度加以完善。
(三)长远发展方向
为了协调民事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应赋予附带民事诉讼独立的诉讼地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同时解决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是民事诉讼,其产生的原因是犯罪行为同时引起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种后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任务是追究由犯罪行为引发的行为人的民事责任问题,主要涉及损失赔偿问题,属于民法规定的侵权损害之债,适用的是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设立目的是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及时、公正保护公民、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避免裁判上的冲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框架应围绕其意义和内涵进行准确定位,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从长远考虑,可以考虑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使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完全分开。这样可以保持法庭上控辩双方力量的平衡,保证各类案件都得到专业化处理,并避免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冲突。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包括刑事诉讼已经成立、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以及损失与被告人犯罪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刑事诉讼的原则、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等。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