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肇事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2.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2人死亡。
(2)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
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并符合上述“1”或“2”的规定,按照“1”或“2”的规定从重处罚:
(1)犯交通肇事罪,畏罪潜逃,或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的。
(2)酒后驾车的。
(3)非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
(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
(6)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首先介绍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政确认性质及其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的地位。接着分析了交通事故认定与当事人行政、刑事责任的认定关系,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和行政责任方面的具体作用。最后,探讨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民事执行力问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标准。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赔偿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会考虑事故责任和是否符合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辩护词。辩护词分为前言、辩护理由和结束语三部分。辩护理由是核心,会对照相关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最终,辩护词会提出对被告人的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