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是刑事庭审程序的起始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为实体审理做好铺垫。
法庭调查是刑事庭审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合议庭必须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的参与下,通过提供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了解案件事实,为法庭做出准确的裁决提供事实依据。
法庭辩论是控辩双方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已经调查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就证据的证明力、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罪行、罪责轻重、是否需要处以刑罚以及刑罚的具体形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法庭上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活动不仅是控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过程,也是辩方据理反驳控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过程。深入的辩论有助于法庭全面分析和判断案情,也方便旁听群众深入了解案件真相和经过。
被告人最后陈述是指被告人在庭审结束时就自己被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陈述的活动。这是被告人根据法律赋予的重要权利,也是庭审过程中独立的诉讼环节。被告人作为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判决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利益。在做出判决之前,给予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机会,听取他对案件的意见,既可以让被告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议庭对辩护的印象,也可以弥补庭审和辩论中辩护不足之处。这对于准确确认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完毕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评议是指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全面过程,评定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评议的任务是根据已提出的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并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包括处理附带民事诉讼以及赃款、赃物等。评议的结果将影响最终的审判结果。
1. 公民要求旁听的案件必须是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
2. 公民要求旁听公开审理案件时,需要向法院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法院根据庭审场所和旁听人员情况决定发放旁听证的数量。只有持有旁听证的公民才能进入法庭旁听案件。对于外国公民要求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按照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办理。
3. 以下公民不得要求旁听公开审判: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经法院批准的除外)、精神病患者和醉酒者,以及其他不适宜旁听的人。
1. 旁听公开审判的公民必须遵守法庭规则。在庭审过程中,应关闭寻呼机和手机,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不得发言和提问,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进行其他干扰审判活动的行为。同时,要爱护法庭设施,保持法庭的卫生。
2. 法庭是一个庄严的场所,因此在开庭时,无论是原告、被告还是旁听人员,包括法官在内,都不得使用手机。
以上是对于刑事庭审程序的基本流程以及法庭旁听的条件和规定的介绍。如果您对刑事庭审程序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咨询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向我们的律师咨询。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