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生产企业应退税额的计算。
一、生产企业应退消费税的计算
按现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规定,有进出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和委托出口属消费税征税范围内的自产货物,免征消费税;其他生产企业即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的应税消费税的自产货物,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
因此,在先征后退管理办法下:
(一)实行从价不定期率征收的
出口应退消费税=出口应征消费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消费税税率
(二)实行定额征收的
出口应退消费税=出口应征消费税=出口货物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二、生产企业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一)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方式下:
1.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的,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
2.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其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小于50%的,其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为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并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
1.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发生前未到税务机关审核签章的,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出口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
2.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发生前已到税务机关审核签章的,
(1)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的,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民外汇牌价×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海关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税率)-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退税率
(2)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
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年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其绝对值≥本季度出口代×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小于50%的,其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并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包括其概念、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外国合营者提供资金、技术等为报酬的合作形式,建立在契约基础上,是过渡到股权式合营企业的预备阶段。与合资经营企业相比,它们在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经营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关于申请设立合营企业不予批准的情况。不予批准的情况包括违反中国法律、损害主权等。同时,合营企业申请设立需要提交的资料和合营企业合同的主要内容也被详细阐述。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该类企业属于契约式合营企业,不以股份形式计算投资或合作条件,收益、风险和亏损按合同约定分配。其组织形式多样,可以是法人企业或非法人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方式灵活,可设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合作企业通常让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合作期
甲汽车配件销售公司与乙汽车修理厂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存在长期口头买卖合同关系,乙厂拖欠货款引发争议。法院认为,出货单上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条款是甲公司单方制作的标准单据,乙厂人员签字仅确认货物和金额,不能视为对违约金条款的确认。因此,驳回甲公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