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生产企业应退税额的计算。
一、生产企业应退消费税的计算
按现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规定,有进出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和委托出口属消费税征税范围内的自产货物,免征消费税;其他生产企业即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的应税消费税的自产货物,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
因此,在先征后退管理办法下:
(一)实行从价不定期率征收的
出口应退消费税=出口应征消费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消费税税率
(二)实行定额征收的
出口应退消费税=出口应征消费税=出口货物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二、生产企业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一)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方式下:
1.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的,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
2.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其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小于50%的,其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为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并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
1.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发生前未到税务机关审核签章的,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出口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
2.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发生前已到税务机关审核签章的,
(1)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的,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民外汇牌价×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海关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税率)-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退税率
(2)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
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税、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年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其绝对值≥本季度出口代×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当生产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应纳税额为负数且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小于50%的,其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并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办理监护人公证所需的资料及流程,包括提供监护人、户口本、小孩的出生证明或儿童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并核对原件。此外,还需提供结婚证或离婚证等证件。办理监护人公证还需要支付公证费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哪些合同须公证,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重点建设项
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的相关法规和程序。包括具体的规定、所需的材料和注意事项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需遵守相关法规,并经过审批机关的审查同意。企业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并遵循特定程序完成增资变更登记。注意事项包括使用A4纸张,按要求上报原件和复印件等。同时,外商
民商事一审案件所需提交的材料以及立案条件。包括再审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法律文书原件或复印件、主要证据等。同时,也介绍了起诉民商事案件应满足的条件和需递交的材料,如原告需是本案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等。还提及行政受案的范围包括哪些行为,例如认为行政机关侵犯自身
合同原件、传真件和扫描件的法律证明力。合同原件是最具法律证明力的文本形式。传真件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可作为证据使用,但需要其他证据佐证其真实性。扫描件作为复印件存在,容易被篡改,需形成证据链条才能作为定案证据。为了提高传真件和扫描件的法律效力,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