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程序,是指在立案阶段中各种诉讼活动的步骤和形式。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程序包括对于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处理三个部分。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
《刑事诉讼法》第112条同时规定: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公民或组织未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时限为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超过时限的诉讼将不予受理,除非有正当
拘役和刑事拘留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拘役是一种刑罚方法,适用于犯罪分子;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适用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
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在性质、法律根据、适用对象、羁押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不具有惩罚性;而行政拘留是治安
1、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种诉讼行为,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3、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