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而医疗过错则是指医疗事故以外,由于医院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过错。
医疗事故和医疗过错在法律适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鉴定和赔偿数额等方面。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是医学会,而医疗过错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机构。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医疗过错的赔偿数额则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
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被限定在纠纷医院所在地的医学会,这导致鉴定的专家与纠纷涉及的医院存在紧密联系,被认为是兄弟之间的鉴定。鉴定专家不需要对鉴定结果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其鉴定的公正性备受质疑。而医疗过错的鉴定机构没有地域限制,鉴定人员为法医,对鉴定结果负责,相对更加公正。根据统计数据,在不被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侵权中,有70%以上被鉴定为医疗过错。
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之间的区分除了与法律现状有关外,还与目前医疗事故鉴定缺乏公正性直接相关。由于医疗侵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种二元制的现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应当处理好《民法通则》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间的关系。对于鉴定机关认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在审理中有证据能够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过错的情况,应当根据《民法通则》关于过错责任的认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赔偿并不完全相同。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引导下,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如果您或您的亲友面临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咨询相关官方网站或律师,他们的专业法律知识将是保护您合法权益的可靠保障。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纠纷及其鉴定程序。医疗纠纷源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争议,需通过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医方是否有过错。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医疗纠纷中常被支持。医院误诊与医疗事故需依法申请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如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