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外,还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的诉讼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查封或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告人的不法侵害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我国法律采用刑事附带民事的方法,允许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起民事赔偿的请求,由刑事审判组织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确定被告人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不仅有利于打击犯罪,保护财产利益,也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当事人的诉讼,减少诉累。
单独民事赔偿诉讼:法院按索赔金额计收诉讼费,由原告先预交,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不收诉讼费。
单独民事赔偿诉讼:可主张精神抚慰金,一般情况下法院支持精神抚慰金以5万元为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主张精神抚慰金。但实践中,有很多被告人支付较高的精神抚慰金获得被害人家属谅解而减轻刑事责任的案例。
单独民事赔偿诉讼:与刑事案件审判是相互独立的程序,难以直接对被告人的量刑施加影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实际赔偿的情况是交通肇事案件中量刑情节之一。被告人为了减轻或从轻处罚通常会积极主动与受害人家属协商赔偿,民事赔偿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被告人判刑的考量因素。
单独民事赔偿诉讼:可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之日后随时提起,但不能超过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一年的诉讼时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同时提起。
单独民事赔偿诉讼:除交强险赔款外,剩余赔偿取决于被告人赔偿能力。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被告人想减轻或从轻刑事处罚,通常会在刑事判决之前主动支付赔款。
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被告人多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而刑事被告人多是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大多数需要在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执行。因此,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一般应在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裁定生效后由审判员直接移交执行员执行。对于被判处缓刑、管制、免予刑事处分的被告人,仍可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裁定生效后,赃款、赃物应立即返还。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在法庭调查中,被告人和被害人享有陈述权利,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享有问询权利,当事人对证人和鉴定人也有问询权利,并有权对物证进行辨认。此外,当事人还有申请权利,如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等。只有经过当事人辨认和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引起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同时,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经过追缴或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时,被害人可另行提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