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杨某与景某因业务往来,杨某的银行转账联系人记录中自动存有景某的汇款方式,二人之间的业务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已全部结清。意外的是,在杨某与某案外人发生业务往来准备汇款时,因案外人与景某姓名极其相似,粗心的杨某未加甄别,将12700元汇至景某账户。事后,杨某多次与景某协商追要未果,遂将景某诉至法院。近日,山东省茌平县法院判令景某偿还杨某不当得利款12700元,并负担案件受理费和诉讼保全费265元。
承办法官解释称,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本案中,杨某因操作失误将款项误转至景某账号内,发现错误后,已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挽回损失,但景某并未主动向杨某返还该款项,且景某取得该款项无法律依据。
【法律知识】
1、什么是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
2、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
(1)一方受有利益。所谓一方受有利益,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使其得到了一定的财产利益。受有财产利益也就是财产总量的增加,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财产的积极增加即积极受有利益,是指财产权利的增强或财产义务的消灭。这既包括所有权、他物权、以及知识产权的取得,也包括占有的取得,还包括财产权利的扩张及其效力的增强、财产权利限制的消除等。财产的消极增加即消极地受有利益,是指财产本应减少而没有减少。其既包括了本应指支出的费用而没有支出,也包括本应承担的债务而未承担以及所有权上应设定负担而未设定等。
(2)他方受有损失。这里的所谓的损失,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积极损失,又称为直接损失,是指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消极损失,又称间接损失,是指财产应增加而未增加,亦即应得财产利益的损失。这里应得利益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得到的利益,并非指必然得到的利益。
(3)一方受利用与他方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指他方的损失是因一方受益造成的,一方受益是他方受损的原因,受益与受损二者之间有变动的关联性。
(4)没有合法根据,是指不当得利构成的实质条件。不是直接根据法律或者根据民事法律行为取得利益的,其取得利益就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亦即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该得利即为不正当。
小编提醒:利用网银转账或去银行转账汇款时务必要仔细核对各类凭单,看清账号和姓名再进行操作;如果不慎出现汇错款项等情况时,应主动与对方沟通,在确实协商不通的情况下要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诉讼期内及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以保证款项不被转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原告起诉被告,要求其返还人民币[具体数额]元及其利息损失,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事实和理由为,被告在特定情况下取得了本属于原告的该笔款项,且不存在任何合法依据,属于不当得利。原告需注意举证责任,提供能够证明案情事实和支持诉讼主张的
债权的相关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生和消灭的原因以及分类。债权基于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产生。金钱债权是最常见且重要的债权类型。对于欠债不还的情况,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拿东西抵债,但必须经过双方协商或法律程序。
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规定和如何认定有管辖权的法院问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而导致他人损失的情况,需返还利益。在举证方面,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会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涉及不动产的案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