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申诉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知道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申诉的提起方式如下:
原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申诉应在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的二年内提出。但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刑事案件申诉人可以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并且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需要注意的是,申诉人就同一刑事案件向同一人民法院一般只能申诉一次。对于经两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再次提出申诉时,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于经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再次提出申诉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再审裁判或者复查驳回的刑事案件,申诉人再次提出申诉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对刑事案件的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根据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申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申诉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当事人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维权的最后途径。如果您对以上问题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他们能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刑事案件中的指定辩护条件。在被告人未自行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法院会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指定的条件包括被告人的生理状况、年龄以及可能的判决结果。同时,对于贫困被告人,法院也会为其指定辩护人。被害人对判决不服的,可通过申请抗诉或申诉来表达异议,并需提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