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辩护拒绝情形
时间:2024-05-23 浏览:6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犯罪嫌疑人的拒绝辩护权及刑事辩护法规定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有权拒绝辩护人继续为其辩护,也可以选择另行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
二、被告人拒绝指定辩护人的情形
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36条的规定,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1. 盲、聋、哑人或者行为能力受限的人;2. 开庭审理时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3. 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三、被告人坚持行使辩护权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如果被告人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如果被告人具备《最高法院解释》第3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并且有正当理由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是,被告人需要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
四、被告人要求另行委托或指定辩护人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如果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并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同意,并宣布延期审理。如果被告人要求人民法院另行指定辩护律师,并得到合议庭的同意,人民法院应当宣布延期审理。重新开庭后,如果被告人再次当庭拒绝重新委托的辩护人或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律师为其辩护,合议庭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1. 如果被告人是成年人,可以准许其拒绝辩护人。但被告人不得再另行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也不再另行指定辩护律师,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2. 如果被告人具备《最高法院解释》第3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不予准许其拒绝辩护人。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164条和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如果需要另行委托或指定辩护人或辩护律师,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的准备辩护时间不计入审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主权原则
主权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外国人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的适用规定和管辖权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守国际条约原则、诉讼权利同等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包括国际条约的适用、国内法的规定、国际法原则的体现以及平等对待的原则。
-
上诉人信息
陈××因盗窃一案不服××市××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并提起上诉的内容。陈××在审讯过程中受到压力,被迫捏造犯罪事实,认为原审法院的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因此提出上诉,请求重新审理并依法宽大处理。
-
法律援助的条件和对象
法律援助的条件和对象,包括刑事诉讼辩护、代理、追索劳动报酬等情形。法律援助对象主要是经济困难或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以及在刑事诉讼中由法院指定辩护的被告人。此外,还介绍了法律援助的定义和申请方式。
-
民事和刑事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刑事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根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授权或法院的依法指定;而民事代理人参加诉讼只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授权。刑事辩护承担的是辩护职能,即反驳控方控诉,证明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而代理职责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
-
死刑复核需要指定律师吗
-
免费法律援助的条件是什么
-
当事人应怎样申请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