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 > 事件归类:意外事件还是刑事案件?

事件归类:意外事件还是刑事案件?

时间:2024-05-08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9995

案例分析:伤害行为致特异体质者死亡,定性及量刑问题

一审判决结果

根据2009年10月29日《浙江工人日报》的报道,一审法院审理了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案发当天,李某红与黄某保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并扭打,导致黄某保死亡。经法医鉴定,黄某保生前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而与他人发生争执、扭打成为其猝死的诱发因素。一审法院认定李某红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要求其支付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赔偿金。

上诉及不同观点

李某红不服一审判决,已向绍兴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她坚称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认为黄某保的死亡纯属意外事件。同时,她也请求减轻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对于这起案件,法律工作者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这种观点认为,黄某保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李某红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但应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黄某保与李某红扭打时,黄某保过度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导致其心脏病急性发作,是导致猝死的诱因。

观点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成立,量刑偏重

这种观点认为,李某红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对其课以3年以上的刑罚量刑偏重。由于本案情节较轻,应当考虑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观点三:故意伤害罪成立

少数人持这种观点,认为李某红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被大多数法律工作者支持。

特异体质者死亡的定性问题

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被害人黄某保属于特异体质者,即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导致身体素质与正常人不同的人。特异体质者在受到外来打击或刺激时,可能导致疾病发作。因此,如何对特异体质者死亡事件进行定性成为本案的关键问题。在本案中,一审法院认定黄某保的死亡与李某红的行为有因果关系,但是否应将其定性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仍存在争议。不同的观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量刑问题

针对本案的量刑问题,一些律师提出,根据本案的特殊情况,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核准量刑,以解决量刑均衡问题,并更好地体现刑责相适应的刑事司法原则。

结论

综上所述,本案涉及伤害行为致特异体质者死亡的定性和量刑问题。不同的观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上诉程序将为此案提供进一步的审查和裁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侮辱罪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

    侮辱罪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被告人的居住地也可管辖。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的侮辱罪,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证据不足,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自诉案件需被害人提供证据,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劝撤或驳回。轻微刑事案件可自诉或公诉,如被害人直接起诉至法院证据不足,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转入公诉程序。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应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公转自案件的和解程序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 尸检报告不重新鉴定的处理方式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
  • 刑事案件和解的阶段
  • 刑事案件中的和解和撤诉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