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并尽快将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向市场,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各国立法都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了规定。根据各国的专利法规定,侵权人在被发现侵权后,除了被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外,还需要赔偿专利权人的损失。
在中国,专利法规定了赔偿数额的原则是“填平”原则。根据专利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应该根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如果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而在美国,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实施的是惩罚性原则。根据美国专利法的规定,赔偿数额可以根据侵权人的侵权目的、对市场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这意味着赔偿数额可能会很大,甚至可能导致侵权人破产。
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的是“填平”原则,这是因为采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然而,不采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也会带来企业不思进取、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会导致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案件不断增加和企业自主专利意识不强等不良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21号)的规定,专利侵权赔偿的具体数额可以根据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利益来确定。
如果权利人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产品因侵权而造成的销售量减少和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来计算。如果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可以参照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来计算。
如果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和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来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如果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如果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
此外,人民法院还可以考虑权利人因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并将其计算在赔偿数额范围之内。
有些企业并没有实际受到他人的专利侵权,但他人利用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名义和专利号在市场上进行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的活动,这也是对专利权人利益的侵犯。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于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的行为,可以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并可以处以罚款。
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专利权人认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侵权人可能会藏匿财产和逃避赔偿损失,进一步增加专利权人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权人可以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在对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时,应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在通知书中明确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保全的期限和裁定书。
发明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方式。根据《专利法》规定,赔偿数额基于被侵权人损失或侵权人获利来确定。如两者难以确定,可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计算。法院还会考虑专利类别、侵权性质等因素。与商标侵权相比,专利侵权的赔偿计算方式更为灵活。
专利侵权中损害赔偿数额的具体规定。介绍了四种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实际损失和侵权收益计算、参考专利许可使用费计算以及法定赔偿金的确定方式。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并辅以实际案例说明。摘要完毕。
台福食品有限公司与泰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台福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被宣告无效后,其在相同产品上使用与泰山公司相似的包装图案、色彩和文字结构,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一审法院判决台福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泰山公司经济损失。台福公司的
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包括基于实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基于侵权人全部利润的计算方法以及不低于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的计算方法。人民法院可根据具体案情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当事人双方也可商定其他公平合理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