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在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日常医疗行为中存在法定过错并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专门问题进行的鉴定。
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是过失行为,与故意伤害他人有着根本的不同。考虑到医疗行为的治病救人属性,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应适用较低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非《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上述法律适用问题。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应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非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则适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对人身损害的行为,虽然可能构成损害赔偿,但并非医疗损害赔偿。非法行医造成的损害只能按人身损害赔偿处理。
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范围包括医疗机构所属的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聘请的外单位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医疗机构不得以医务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为由推脱责任。
医疗机构因医疗设备故障等原因给患者造成损害时,医疗机构不能免责。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规定,司法鉴定人进行医疗损害赔偿鉴定时,应依次遵守和采用以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如果以上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具备,可以采用所属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
在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应先进行医疗事故认定,确认医疗事故后再申请医疗损害鉴定,与医院协商赔偿或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是违反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医疗事故罪则是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两者在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存在差异,非法行医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的相关问题。住院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赔偿数额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于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的计算方式、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费用和赔偿项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收入状况有所不同。同时,还规定了参与处理医疗事故的患者近亲属的相关费用计算方法。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