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114条规定,违约金和赔偿金不能并用。合同法将违约金的性质归为赔偿性,而非惩罚性,强调合同自由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对于不履行约定的违约金,合同法明确其赔偿性质,通过违约金数额的调整制度避免了赔偿不足的情况。对于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通常被认为是惩罚性违约金,但实际上也具有赔偿属性。根据合同法规定,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不能替代实际履行,只能作为迟延造成的损害赔偿的预定。因此,违约金和赔偿金不能同时要求。
在审判中,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图来决定是否可以同时要求实际履行。对于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包括未开始履行、中断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情况,从当事人的意思和法律来看,都没有免除实际履行的意图。因此,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对于不履行约定的违约金,当事人的意思是预定的赔偿金,守约一方只能选择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要求继续履行的责任。当选择继续履行时,不能要求支付违约金,除非出现合同法第110条规定的不得强制实际履行的情形。因此,不履行约定的违约金和继续履行不能并用。当然,如果选择继续履行而造成其他损失,可以要求其他补救措施或损害赔偿。
关于定金罚则与违约金、赔偿金的并用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定金罚则本身具有预付违约金的性质,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基本相同,一般不能并罚,由非违约方选择适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定金罚则的运用不以实际发生损失为前提,即不论违约是否造成损失都可能导致定金责任,因此定金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应当并用。我们认为,根据合同法第116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因此,不履行约定的违约金和定金罚则不能并用,违约金已经被认定为预定的赔偿金,而赔偿金足以补偿违约方的损失,因此赔偿金也不能与定金罚则并用。
已质押的存单能否被执行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已质押的存款是可以执行的,但质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质押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等。主债权不包括利息等其他因主债权产生的孳息债权。在法院执行存单时,需要遵守
质押担保的范围及其原则。质押担保范围可由当事人自由约定,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适用法定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当事人约定时,可小于或不限于法定范围,只要不违反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即可。质权与担保
仓单质押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仓单作为财产权利,可用来质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多种权利都可以被质押或出质,包括仓单等。动产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