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 >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时间:2024-03-19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0618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在刑事诉讼中,根据案件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诉讼活动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部分。刑事诉讼是一种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其核心是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那么,刑事诉讼中有哪些裁判证据规则呢?下面将由手心律师网为您详细介绍。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又称为证据裁判主义或证据为本原则,指的是在案件事实的认定过程中,必须依靠相应的证据进行证明。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就不能认定案件事实。

一般来说,证据裁判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就不能认定案件事实;
  2. 用于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具备证据能力,即具备证据资格;
  3. 用于定案的证据必须是在法庭上查证属实的证据,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判机关取证原则:规定了审判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义务和具体操作程序。
  2. 最佳证据规则:根据法学理论界的通说,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即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此被视为“最佳证据”。
  3.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言词证据指以人的语言表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刑事证据的“三性”是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是我国传统证据法学所关注的。客观性指证据从主观经验上看是反映客观事实的材料;关联性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实质性的逻辑联系;合法性指取证主体、取证程序和证据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1. 物证、书证;
  2. 证人证言;
  3. 被害人陈述;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 鉴定结论;
  6. 勘验、检查笔录;
  7. 视听资料。

以上表明,只有符合法定表现形式的证据才能在刑事诉讼中使用,但具备法定表现形式的证据未必都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

以上是手心律师网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刑事诉讼裁判证据规则”的相关内容。根据证据裁判原则,用于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具备证据能力,即具备证据资格。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手心律师网的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讯逼供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 刑事案件二次侦查缺乏新证据的处理方式

    刑事案件二次侦查过程中缺乏新证据的处理方式,包括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撤诉、补充侦查的相关程序和规定,以及刑事证据的分类。在二次侦查中,如果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补充侦查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的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证据的活动,分为不同阶段

  • 故意毁坏财物罪情节严重的刑罚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文章还提到了福建省的具体数额标准作为参考。

  • 聚众斗殴罪的逮捕和监外执行问题

    聚众斗殴罪中逮捕和监外执行的相关问题。逮捕的条件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逮捕。监外执行则是针对有严重疾病、怀孕等情形的罪犯进行的暂时不执行刑罚。对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如果

  •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起诉书
  •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
  •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有哪些内容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