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彩礼 > 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方法

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方法

时间:2024-04-07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0742

  摘要: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交通事故中的连带责任如何认定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一案例来为您详细解答。

  【案情】

  去年10月12日16时许,被告陈某驾驶原告周某所有的无牌号二轮摩托车,搭载着周某,行至交叉路口处,与被告陆某驾驶的轿车发生碰撞,致原告受伤。同年11月9日,交巡警大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陈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陆某承担次要责任;周某承担次要责任。原告周某受伤后,经医院治疗,共花费医疗费用12800元。今年9月,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财产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责任,被告陆某、陈某连带赔偿超出部分的医疗费。

  【析案】

  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是共同侵权行为,即基于行为人主观的共同或行为的关联共同将数个行为人的行为联结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共同侵权中,各侵权人的赔偿能力不同,若僵化地按对自己责任承担原则来判决,被侵权人可能因为被判令承担责任的侵权人不具有责任承担能力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救济。本案中,原告的损伤是由被告陆某与陈某驾驶机动车相互撞击所致。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2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11条规定:2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12条规定:2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第13条规定: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据此,2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针对同一个侵害目标,造成同一损害结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损害结果无法分割的,为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两被告虽对事故的发生在主观上没有意思联络,无共同故意或过失,但该事故系两者共同的不当行为造成,为客观共同侵权行为,依照上述法律规定两被告应当对原告周某的损害后果负连带责任。确定“各自责任大小”,应当根据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综合判断,无法判断过错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担责任。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案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认定,被告陈某承担主要责任,被告陆某承担次要责任,原告周某对其自身损失承担次要责任,被告陆某和陈某对原告周某承担连带责任后可以根据责任大小内部区分按份责任。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法律解析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法律解析。校园欺凌是否属于刑事犯罪需考虑具体情况,包括欺凌人的刑事责任承担能力和被欺凌人的人身损害程度等,并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校园欺凌对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影

  •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文章指出故意杀人罪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其行为可以是积极或消极,但必须违反国家法律,不包括执行死刑和正当防卫等情况。文章还提及故意杀人罪的主体需具备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明知

  • 卖淫罪的刑罚

    我国刑法关于卖淫罪的刑罚规定。根据情节轻重,介绍卖淫犯罪可处拘役、有期徒刑及罚金。引诱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卖淫,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介绍行为包括双向和单向介绍,主体为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文章指出彩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还,并列举了彩礼的目的性、给付的钱财属于彩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返还条件。文章还区分了婚前附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并强调了彩礼纠纷处理需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

  •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彩礼返还条件
  • 如何认定合伙经营诈骗行为
  • 高空抛物罪的物品需要足以致人伤亡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