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时间:2024-11-18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侵犯知识产权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 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2. 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3.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 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2. 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3. 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使用”,是指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产品说明书、商品交易文书,或者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行为。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2.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明知”:1. 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2. 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3. 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4. 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2.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3.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十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2.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五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3. 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延伸阅读
 
  
  
    
   -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主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归属 无主高空坠物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对于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上发生的高空坠物事件,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需承担责任。对于已施工完成且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建筑物上的高空坠物事件,无法找到明确侵权人时,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建筑物所有人、承租人和管理人要承担法定 
- 
 	   产品质量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产品质量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时,生产者或销售者需承担连带责任。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可以向受害者赔偿后向相关责任方追偿。同时,法律规定了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对于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担忧,实际上知假买 
- 
 	   婚内索赔问题的法律支持问题 婚内索赔问题在法律上的支持情况。争议焦点在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是否支持婚内索赔。一方认为婚内索赔无实际意义,应驳回诉求;另一方则认为侵权行为应受法律制裁。文章支持侵权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四个理由包括:婚内侵权与一般侵权无异,夫妻关系下的平等地位,夫妻个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
   
- 
 	 个人非商业盗版侵权的赔偿方式
   
- 
 	 产品责任的法律解释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