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中,赔偿义务人是指根据法律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一方。在民事诉讼中,赔偿义务人通常被称为被告,即与原告利益对立的一方当事人。下面将介绍赔偿义务人无力赔偿时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对于侵害他人身体并造成损害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将他人打伤,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然而,如果侵权人身无分文,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规定:如果行为人年满18周岁并造成人身损害,应由其本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没有经济收入,由其抚养人垫付;如果抚养人有困难,也可以通过判决或调解延期支付。
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应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对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应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如果个人财产不足,监护人应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
1. 如果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与子女生活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2. 如果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如果监护人明确,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监护人不明确,法律规定由具备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承担民事责任。
3. 对于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如果他们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于监督责任已转移到幼儿园、学校、医院,如果这些单位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以上是关于赔偿义务人无力赔偿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如果作为赔偿义务人在经济上确实无力赔偿,只能与赔偿权利人约定赔偿期限,并尽力诚恳道歉,以期对方的理解与谅解。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民法典》生效后的监护权问题,包括父母离婚后监护权的归属和监护权的内容。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会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监护权内容包括人身和财产上的监护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不包括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虽然我
离婚前承诺的抚养权有效性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处理,以及抚养权归属问题的规定。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子女的抚养权处理方式,包括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和已满十周岁的子女。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方式和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这一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父母离婚后,如果母亲抚养未成年子女并去世,父亲将自动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存在争议,可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