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如何申请精神损害赔偿?

如何申请精神损害赔偿?

时间:2024-03-2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2244

精神损害的法律性质及其赔偿原则

精神损害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损害。它具有非财产性、存在的独立性、存在的单一性等特点。精神损害赔偿对于侵权行为人而言具有惩罚性,而对受害人而言具有填补性和抚慰性,它本质上是通过金钱赔偿,使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抚。

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该解释明确了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解决了关于人身损害是否可以请求赔偿的争论,是民事诉讼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在交通事故中,不论是造成伤残还是死亡,都将给受害人自身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损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精神损害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放在同等地位,可以同时提出,确立了包括交通事故精神损害在内的人身损害精神赔偿制度。

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及其社会意义

保护人的主体性权利

在现代社会,精神权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更加偏重于对精神权益损害的填补和保护。虽然在交通事故的处理已经有了规范的法律体系,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可能会给现有体系带来一些混乱。然而,当现有法律无法应对新矛盾时,社会不断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法律研究不断深入,精神生活更受人们重视的今天,肯定精神损害赔偿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

符合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我国民法通则并没有排除在特殊侵权损害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最高法院精神赔偿的司法解释突出了保护人的基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是精神人格权赖以存在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其受到侵害往往伴随巨大甚至是终身不可逆转的精神损害。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实现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精神人格向物质人格的发展,是人格司法保护的进步。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损害的应予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也是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的损害。因此,在应予赔偿中不应排斥精神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 侮辱罪是否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离婚损害赔偿与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

  • 诽谤他人的赔偿标准
  • 解析职业病赔偿流程指南
  •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与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