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和第7条的规定,医疗机构的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在没有具体法律规范可适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民法通则106条、117条、119条和130条的规定,对医疗欺诈行为人进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并收缴其进行非法活动所得的财物。
对于医疗欺诈行为人,可以根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由于医疗欺诈是一种民事术语,刑法没有直接规定医疗欺诈的罪名。然而,根据罪行法定原则,医疗欺诈可以适用相关转化型犯罪的规定,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合同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等。
除了民事和刑事责任外,医疗机构还可能面临行政责任的追究。
医疗费赔偿金额包括已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含原发病医疗费用)和预期的医疗费用。
误工费赔偿金额根据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和误工时间来计算。
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住院时间和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来计算。
陪护费赔偿金额根据陪护天数、陪护人数和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来计算。
伤残生活补助费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等级、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费和赔偿期限来计算。
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根据普及型器具的费用来计算。
丧葬费赔偿金额根据医疗事故发生地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来计算。
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根据被抚养人的人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抚养年限来计算。
交通费赔偿金额根据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单据数额之和来计算。
住宿费赔偿金额根据住宿天数和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来计算。
精神损害抚恤金赔偿金额根据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和赔偿期限(死亡最长不超过6年,残疾最长不超过3年)来计算。
如果遇到医疗欺诈,可以向卫生局进行投诉。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大,应当报警处理。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患者自身遭受损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处罚措施及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单位应责令关闭,并没收违法药品和违法所得,同时处以罚款。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对于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在启动次序、委托形式、程序和证据形式上存在差异。首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进行,只有经过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才能进行司法鉴定。其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委托范围有限,只能委托当地医学会或省级医学会
医疗事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后,有人故意丢失、篡改、隐藏、伪造、销毁病案和相关资料,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或者医务人员因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人死亡,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或者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寻衅滋事,扰乱医疗工作秩序,
意外医疗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赔偿纠纷可通过和解、调解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和解应遵循法律规定,调解由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医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