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2010年3月29日说起。”昨日,史先生来到本报,讲起这段时隔10个月的往事。
那天13时许,52岁的史先生从市府广场乘坐214路公交车。车子行驶到青年大街与中山路交会处时,公交车司机因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碰而紧急刹车,史先生站在车前部,在惯性的作用下,他的手腕触到读卡器的横杆致使右腕疼痛,腰部不敢动弹。
随后,沈河交警支队刘警官出现场对事故进行勘查。史先生回忆,刘警官让其到市级以上医院看病,他便独自打车到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接受治疗,检查结果为右手腕部肿胀以及腰脱。
235天:
没要到1400元赔偿金
2010年6月7日,史先生通过电话与肇事公交车司机何某取得联系,想要告知其治疗快要结束。可是电话刚接通便被挂断,再打就是“电话已停机”。“有事情不解决,还停机了。我只能找他的领导。”史先生说。
“7月12日,我辗转联系到214车队安全员于力,于安全员让我等他的通知。”史先生表示。今年1月14日,史先生与于力沟通数次后,终于同意将治疗费758.2元以及误工费等费用合计1400元左右缩减为1000元,但他至今仍没有拿到这笔已经缩水的赔偿。
从去年6月7日至昨日已经过去235天。从他给记者的一份记载着事情详细经过的材料中,记者粗略计算,他至少为这件事打电话找车队50余次,尽管大多数并没有打通。
史先生介绍自己在一家银行工作,年薪大约12万元左右。1400元赔偿金对他来说并不多,但是他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车队:
伤者没及时告知治疗情况
昨日18时许,记者与214路车队安全员于力取得电话联系。于力表示,史先生乘坐公交车,公交车与出租车相撞导致其受伤,属于第三者赔付,应该由出租车的保险公司赔偿,而出租车没有报案。
史先生表示,自己也曾得到过这样的答复,并和出租车司机联系,但对方告诉他,事故认定公交车负全责,与出租车并没有关系,叫史先生别再打过来。史先生向记者出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简易程序)》复印件上显示公交车一方负全责。
“这位史大哥去看病,我们最初并不知道,过了两个半月才告诉我们。这时保险已结案,补报保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协商由司机拿1000元给他,他也同意了。但是这司机现在已经不开公交车,工资才几百元,我已经催促他几次赶紧筹钱。”
于力表示,本来春节前一定会给史先生赔偿,但史先生找报社这种做法对车队影响不太好,他有可能会改变想法,或让史先生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问题。[page]
史先生认为,当时交警通知他可以去市级以上医院治疗,车队领导不仅在现场,《事故认定书》也注明有乘客手部受伤。“事故发生后,车队领导不来探望受伤乘客就算了,怎么还能拿这一点来作为拖欠赔偿的借口?”史先生感到不能接受。
于安全员表示,公交车司机何某电话并没有换号,但昨日19时许记者联系《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的何某电话时,也同样响起“电话已停机”。
律师:
公交车有义务将乘客安全送达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沈阳晚报》法律顾问谭德明律师。谭律师表示,乘客只要上车投币,就与公交车形成了运输合同关系,公交车就有义务将乘客安全地送到指定地点。乘客在公交车上受伤,他理应找公交公司索赔,至于他是否通过公交公司的保险公司索要赔偿,那是乘客的自由,并不是乘客的义务。
“乘客受伤,属于合同违约。而强制乘客通过保险公司索要赔偿,属于责任推脱。”谭律师说,《旅客运输合同》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时效为1年,合同纠纷失效为两年,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史先生从受伤至今,都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的细则,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与解除等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运输合同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解除,须经双方同意并办理手续。同时,文章还明确了承运方和托运方的责任,包括违约情况下的
一份工程建设中钢筋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合同中涉及了甲乙双方的资格审核、工程所需钢筋的采购及结算方式、产品规格型号、质量要求及标准等。在签订合同时需注意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标准的合同范本,对合同内容、条款进行仔细审核,确保合同内容合法且
家具订购合同的细节内容,包括货物的品牌、型号、数量、金额、质量要求、货款支付、检验验收及交货、运输搬运安装、违约责任、合同变更以及质量保修等方面。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验收标准、交货期限、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等内容。同时,合同还规定了质量保
中国法律中关于运输合同中货物毁损的管辖问题,以及未保价物品丢失后的赔偿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货物毁损属于运输合同纠纷,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未保价的物品,丢失后应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但最高不超过运费的三倍。对于贵重物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