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法》第49条规定的赔偿额仅为双倍赔偿,即“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规定在某些具体案例中限制了惩罚性赔偿的威慑力,比如一盒假药售价20元,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若按双倍赔偿来计算应赔偿40元,那么这40元能起什么作用呢?恐怕既不能补偿损失,又不能起到惩戒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助纣为虐。而且这种双倍赔偿的计算方法与我国市场交易的民间习惯也不相吻合。民间交易习惯中的“假一罚十、欠一罚十”的说法,其计算的方法是由出卖人赔偿买受人实际所受损失的10倍,该加倍赔偿的数额取决于买受人在交易中的实际损失额。令人欣慰的是,我国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该法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为了解决我国产品质量问题处罚偏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首先在立法模式上,应修改、调整产品质量立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规定惩罚性赔偿金,加重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民事责任,在法律上严重处罚那些生产质量低劣、给消费者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产品的企业,促使企业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
其次,法官在审理产品责任案件、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被告人主观恶意的程度,即被告人的产品侵权行为应区分加害人行为的故意、过失的种类和程度;被告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考虑加害人的经济状况,如果经济状况良好,则可以多赔偿些;如果经济状况不佳,承受能力有限,则应酌情适当减少赔偿额。
再次,应大力发展商业保险,鼓励企业购买产品责任险,促使企业依靠市场保护自己。最后,完善司法制度,设立小额审判法庭,提高法官素质,为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提供制度保证。
二、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区别 一是概念不同。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具有缺陷对他人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侵权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则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是性质不同。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则是一种综合责任,既包括产品质量违约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也包括产品质量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是归责前提不同。产品责任只在缺陷产品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出现时才能成立,其侧重于损害后果这一前提;而产品质量责任可以存在于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只要有违反质量义务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了损害,均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可见,产品质量责任的外延大于产品责任,产品责任只是产品质量责任中的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
三、产品质量责任的归责原则 1、生产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据以上规定,生产者只要其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除了法定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事由外,不论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生产者承担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同时存在的条件:
(1)产品存在缺陷。
侵权责任法中没有对缺陷产品作出定义性的规定,因此,实践中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中有关缺陷的规定为依据判断是否为缺陷产品。具体如何运用这项规定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这要根据每个案件,每种产品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判断。比如,一个装配有ABS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轮抱死,并在路面留下了明显的轮胎刹车痕迹。那么依据ABS防抱死装置的功能特点,我们可以判断这辆车的ABS装置没有发生作用,可以初步判断其存在缺陷。
(2)缺陷产品造成了受害人伤害的事实。
是指缺陷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造成使用人、或者第三人人身损害,或者财产的损失。
(3)缺陷产品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确认缺陷产品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有受害人证明损害是由使用或者消费缺陷产品造成的,要求生产者就缺陷不存在、或者缺陷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如果生产者不能举证证明,则认定产品存在缺陷及缺陷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销售者如何承担产品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据以上规定,销售者只有存在下面两种过错时,才承担产品责任:
(1)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
即产品缺陷的存在是由于销售者的过错造成的。销售者的过错一般包括积极作为和不积极作为致使产品存在缺陷的情形。
(2)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说明销售者有过错,未能严格把好进货关,销售的是不能明确生产者的产品,因此其承担的是因不能确定缺陷产品生产者的赔偿责任。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产品质量法惩罚性赔偿的相关内容。综上,我国《消法》第49条规定的赔偿额仅为双倍赔偿,即“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手心律师网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九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产品缺陷与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存在缺陷但未造成损害时,消费者无需赔偿但可以退货;如果产品缺陷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侵害人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方式包括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
快递纠纷的解决办法,包括服务时限、快递延误、货物毁损和丢失等方面的规定。对于不同情况,文章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投诉、协商、报警等。文章还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和相关的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当生产或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失时,消费者可主张赔偿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纠纷的处罚和赔偿,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赔偿实际损失、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以及经营者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
外出就餐时吃到异物,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店家支付10倍的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等食品需要支付罚款,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换菜品或投诉至相关部门。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消费者在遇到商品或服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