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违约赔偿条款解析
时间:2024-11-02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赔偿的规定及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原告与被告于2005年2月10日签订了一份购销轴承2000套的合同,合同规定每套价400元,总价款80万元,交货期为2005年4月30日。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被告逾期交货,应向原告支付违约金10万元。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被告未能按期交货,原告不得不以每套420元的价格从市场上购进2000套轴承,以履行与其他企业签订的产品购销合同。因此,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支付违约金10万元并赔偿损失4万元。
争议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对于被告已构成违约并应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没有争议,但关于被告应承担何种责任存在不同观点:1. 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被告的违约行为给原告造成了损失,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万元。2. 第二种观点认为,原被告已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应视为双方对损害赔偿的预先设定。在被告违约时,应适用违约金条款,被告应支付违约金10万元。3. 第三种观点认为,原被告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被告的违约行为导致原告经济损失,因此应同时适用违约金条款和法定损害赔偿金,被告除支付违约金外,还应赔偿原告损失,即共赔偿给原告14万元。
评析
以上三种观点在立论基础和认定结果上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约定违约金条款与法定损害赔偿额的适用关系存在不同理解。实践中,违约金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常常同时存在,需要进行选择。违约金与损害赔偿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国家立法对违约金性质的规定。在英美法中,违约金强调补偿性质,取代了预定的损害赔偿方式。而在大陆法中,违约金既具有补偿性质又具有惩罚性质,不同性质的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存在不同联系。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是补偿性违约金。根据《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该规定的立法精神包括:1. 优先适用约定违约金条款,只有在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过高于实际损失时,才进行增加或适当减少。这样做的理由是尊重当事人预先确定损失赔偿额的自由,以及违约金的优势,避免计算损失范围和举证的困难,节省计算和诉讼费用。2. 法定损失赔偿额对违约金的适用具有约束性。约定的违约金生效后,具体数额的确定取决于实际损失的大小,以实际损失为参照进行调整。3. 约定的违约金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只有当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时,司法机构才能适当减少,表明立法者允许约定的违约金适当高于实际损失,体现了违约金的惩罚性。基于我国现行法律对约定违约金和法定损害赔偿的规定,优先适用违约金条款的原则得到承认。因此,在本案中,原告只能根据购销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要求被告支付违约金10万元,除非原告的实际损失高于约定的违约金,才能要求法院增加差额部分。另外,我国合同法规定的约定违约金是补偿性违约金而非惩罚性违约金。补偿性违约金是预定的损失赔偿额,无论违约形式如何,补偿性违约金的支付应与违约损失相适应。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在本案中,原告经济损失为4万元,违约金为10万元,相差2.5倍,根据一般认识,可以认定为过高,法院可以适当减少。然而,法院不应主动减少或增加约定的违约金额,除非当事人申请。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合同法关于约定违约金和法定损害赔偿的规定,应优先适用违约金条款。因此,在本案中,原告只能根据购销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要求被告支付违约金10万元,而不能要求被告承担4万元的赔偿损失,除非原告的实际损失高于约定的违约金。同时,约定的违约金是补偿性违约金,如果过高,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
卖房违约的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卖房违约的处理方式和申请强制执行程序。当卖房违约时,可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或承担违约责任。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会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出具执行裁定书并前往被执行人处进行强制执行。关于卖房违约金的上限,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按照房
-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不同的合同性质和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同时,详细阐述了不同合同类型的履行地确定方法。另外,还讨论了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和选择管辖协议的有效性,以及特殊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如保险合同纠纷、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诉讼和铁
-
一房多租的处理方式及法律依据
关于一房多租的处理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当多个承租人均主张履行合同时,按照一定顺序确定履行合同的承租人,包括已合法占有租赁房屋的承租人、已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承租人和合同成立在先的承租人。同时,承租人在租赁房屋时需核查相关情况并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
-
答辩状
-
违约金分类及定义
-
逾期交货违约金的计算与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