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消费争议的五种法律途径:
(一)与经营者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究竟该让谁赔,您知道吗?
消费者在消费环节中遇到侵权,对赔偿主体的确定主要有下列7种情况:
购买、使用商品时
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无论其损害是销售者的责任还是生产者的责任,均可直接要求提供该商品的销售者赔偿损失。销售者是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交易对象,确定起来比交容易。当然,销售者先行赔偿消费者损失,并不意味着他要最终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向有责任的经营者追偿。
因商品缺陷造成侵权时
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这一规定不仅适于消费者,还适用于其他受害人,即消费者之处的因偶然原因恰在事故现场,在商品的消费过程中受到损害的人。
接受服务时
根据《消协》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服务的情况比较简单,经营者就是服务者,消费者受害后可直向服务者索赔。
经营主体发生变化时
根据《消协》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营业执照的使用者发生变化
根据《消法》规定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只执照持有人要求赔偿。
展销会等临时经营行为
根据《消法》的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后或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因为提供经营场所的人实际分享了利润,法律受权消费者可以向他们索赔,这样一来,由于“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消费者就能确定求偿主体。
因虚假广告导致的侵权
根据《消协》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消费维权和互联网
消费维权和互联网
消费者如何投诉?
处理车祸事故中的赔偿问题。事故发生后应在现场拍照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险,联系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人解决理赔问题。车险报险规定包括单车事故和双车事故的处理时限和流程。涉及人员受伤的事故必须先报警再报保险。若无证据或证明,只能按单车事故自行报险。
车祸保险的赔偿上限及相关规定。其中,交强险最高赔偿金额为11万+1万+2千,第三者责任险最高赔偿金额为20万,总计可达32万2千元。交强险在强制三责险中的赔付金额不区分责任大小均相同,只分为有责和无责两种情况。商业三者险是保险公司为第三者的损失承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实体店退换货的具体法律规定。消费者在实体店购买的商品,若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约定,可依法进行退换货。对于网络等销售的商品,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也可无理由退货。同时,消费者协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依
车祸人伤后的保险赔偿流程的详细步骤。首先,需要及时报案并准备相关证件资料,前往保险公司填写登记表并递交索赔申请。接着,在受伤者痊愈后,双方前往交警队结案,并开具事故证明。在索赔过程中,需准备相关单证,如事故证明、经济赔偿执行凭证等。最后,递交索赔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