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索赔时效是指由于发包人(业主)的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承包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承担额外费用或遭受损失,承包人要求发包人进行费用补偿或损失赔偿的情况。索赔事件即引起索赔的原因。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索赔方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约定期限内不行使索赔权利,则视为放弃索赔权利,其索赔权归于消灭的合同法律制度。一般约定的期限为28天,这种索赔时效属于消灭时效的一种。
索赔时效的规定在各类合同范本中都有体现。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一1999-0201)通用条款规定:“索赔须在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三峡土建安装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通用条款》规定:“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28天内,向合同监理单位提交索赔的书面意向通知,任何未在约定的期限内,提交索赔的书面通知,均可视为受害方放弃索赔的主张”。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土术工程施工合同条件1987年第四版(fidic条款)也规定:“承包商的索赔应在引起索赔的事件第一次发生之后28天内,将它的索赔意向通知工程师”,同时规定:“如果承包商未能遵守规定,它有权得到的有关付款将只能由工程师核实估价。”在实践中,一些具体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中,尤其是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下的合同,对于索赔时效有更具体的规定。例如,香港某测量师行起草的北京首都时代广场施工合同中的“总承包人的额外索赔”条款规定:“总承包人的索赔必须在引起要求的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内向建筑师提出,并在事件发生后两个月内提交详细及有证据的申请,超出上述期限提出的任何索偿要求则应视为不合理逾期申请,而承包人则应被视为放弃此等要求赔偿之权利”。
工程索赔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分包费用、利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也有多种多样的规定。
不同承包方式的特点和分类。按承包范围划分,有建设全过程承包、阶段承包和专项承包等;按承包者地位划分,有总承包、分承包和独立承包等;按获得承包任务途径划分,有计划分配、投标竞争和委托承包等;按合同类型和计价方法划分,有固定总价合同、按量计价合同和单价合
装修工程中承包人的承包义务,包括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施工、接受发包人的必要监督、按期完成和交付合格工程以及承担保修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承包人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合同书,确保工程质量并履行相应义务。
工程变更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增加或减少工作内容、超过专用合同条款规定的百分比、取消工作内容、改变工作标准或性质等方面。同时介绍了工程变更的流程,包括提出变更、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的提出、报价书的提交、变更项目的申报和结算等步骤。
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追诉,或者无罪释放。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