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活动的性质判断应考虑是否取得拆迁许可证。集体土地上的征地拆迁是指国家依法将集体所有土地征为国有后,对原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进行强制拆迁并给予补偿的行为。政府的批准是拆迁活动启动的必要条件,缺乏政府批准的强拆行为应视为开发商的个人行为,与拆迁无关。
在违法强拆农村房屋案件中,赔偿标准常引发争议。原告农民主张按照所在地区的商品房平均价格确定损失赔偿,而被告则认为应按照动态拆迁补偿政策予以补偿。
目前,法院对此问题的裁判并不一致。有的法院按照商品房价格确定赔偿金额,有的法院按照动态拆迁政策确定。这种执法标准的不统一容易引发农民之间的攀比,加剧社会矛盾。从司法层面来看,法院以动态拆迁政策确定赔偿标准更为适当。农村房屋流转市场不规范,缺乏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农村房屋与城市商品房价值差异较大。被告强拆原告房屋属严重侵权行为,被告只有义务对原告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超出实际损失部分无需赔偿。虽然原告被强拆房屋价格难以确定,但相同面积商品房价格显著高于被强拆房屋价格。法院以相同面积商品房计算赔偿金额违背了等额赔偿原则。为了保护受害人利益,法院套用拆迁政策标准计算赔偿金额是合适的。
针对农村房屋拆迁立法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1. 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违法强拆行为,应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使侵权人付出更大成本。
2.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农村房屋拆迁行为应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规范。被告行为摧毁了房屋和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物品,给原告造成了更大的精神痛苦。
3. 引入刑事责任:对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违法强拆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开发商及其幕后老板应受到法律制裁。
确定被强拆房屋面积是审理难点之一。农民通常提供宅基地使用权证来证明房屋占地情况,但无法证明具体建筑面积。另外,农民常常将超出审批面积的建房面积全部计算在内,给法院确定补偿价格带来困难。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
拆迁费的估算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拆迁评估的技术方面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评估中常见问题,如基准地价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等。拆迁补偿价的计算公式和关键因素也进行了说明。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农村拆迁款的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产权房屋调换和宅基地迁建安置等三种形式。补偿金额根据区片综合地价和地上附着物确定,与户口数关系不大。土地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则可根据被征收土地和人口比例等因素确定,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