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是指一个人在已经有配偶的情况下,再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有配偶是指男性有妻子或女性有丈夫,并且这种婚姻关系尚未通过法律程序解除,仍然有效存在。如果婚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为配偶一方去世而婚姻关系自然消失,那么该人就不再属于有配偶的状态。
根据重婚罪的定义,如果第三者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以夫妻的名义与有配偶者共同生活,就构成了重婚罪,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姻。
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那么没有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但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近几年,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行为相当严重。有些妇女已经结婚,但被犯罪分子拐骗、贩卖后被迫与他人结婚。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虽然在客观上有重婚行为,但是在主观上并没有重婚的故意,与他人重婚是违背其意愿的,是他人欺骗或强迫的结果。
姘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而临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构成重婚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1958年1月27日的批复中指出,如果两人虽然同居,但明显只是临时姘居关系,彼此以"姘头"相对待,随时可以自由撤散,或者在约定时期届满后即结束姘居关系,那么这只能被认为是单纯的非法同居,不能被认为是重婚。
在实践中,重婚行为的情节和危害程度有轻重之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被认为是犯罪。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重婚行为都构成重婚罪。只有情节较为严重,危害较大的重婚行为才会构成犯罪。
根据立法精神和实践经验,以下两种重婚行为不构成重婚罪:
(1) 夫妻一方因为受到虐待而外逃并重婚的情况。在实践中,由于封建思想或家庭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夫妻间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一方,尤其是妇女,因为受到虐待而外逃,在外地又与他人结婚,由于这种重婚行为的动机是为了摆脱虐待,社会危害性明显较小,因此不应以重婚罪论处。
(2) 因为遭受灾害而外逃并与他人重婚的情况。在遭受灾害无法在原籍生活的情况下,一方外流谋生。虽然知道对方仍然健在,甚至双方一同外流谋生,但由于生计所迫,在原夫妻关系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尽管这种重婚行为有重婚的故意,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大,因此也不应以重婚罪论处。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首先明确了认定重婚的前提是确定婚姻关系存在形式,包括法律婚和事实婚。接着阐述了构成重婚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况。同时,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严格区分重婚罪与其他相近行为。最后介绍了重婚罪的救济方式,包括自诉和公诉两种途径。
我国刑法对于重婚罪的规定。在不知道对方已结婚的情况下与其结婚不构成重婚罪,但双方明知对方已结婚而仍结婚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重婚行为违反了夫妻忠实义务,应受到刑事惩罚并需对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因重婚引起离婚的情况,重婚者和相婚者都应承担连带赔偿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针对哺乳期内的子女和哺乳期后的子女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具体方法。文章指出,在确定抚养权时,应综合考虑子女的权益、父母的抚养能
公务员重婚罪的判决标准及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重婚罪会被判处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公职人员还可能面临解除职务的风险。重婚罪的判罚不仅针对已婚方,若另一方明知对方有配偶仍与其结婚,双方均需承担刑事责任。本文还介绍了重婚罪的定义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