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其内容涉及特定精神利益而非经济利益。在民法中,人身关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管理和被管理、命令和被命令、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各方应平等相待,互不干涉。任何主体地位不平等、一方可支配另一方的人身关系都不属于民法调整范围。
人身关系有的与民事权利的享受与行使有关,有的与政治权利的享受与行使有关,但与民事权利的享受和行使无关的人身关系不在民法调整范围内。举例来说,基于自然人的身体、健康、姓名、名誉而发生的人身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因为它与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权利有关。而基于选民身份或某一党团成员身份而发生的人身关系与民事权利的享受和行使无关,不受民法调整。
人身关系是建立在主体的自身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与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人身关系不仅仅是经济内容,更包含特定的精神利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没有任何内容。有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无直接联系,但是是主体存在的条件,是主体取得财产利益的前提,例如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关系。有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直接相关,例如基于自然人的发明、发现而产生的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其中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中国的大部分民法学者对人身关系的理解与西方主要国家学界的理解不同。中国学者将人身关系理解为人格权关系、亲属关系和知识产权中的身份关系,而西方学界将其理解为关于主体的法律能力的规定、人格权关系和亲属关系。后者的理解范围远大于前者。中国对主体资格问题的遗漏导致了对人身关系重要性的低估,并使其在立法相关条文中的位置较为次要。
商法与公司法、合同法的关系。商法包括公司法、保险法等,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商法是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调整商事关系中的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商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等类型的企业法人,商行为则以营利性营业为目的。商法与民法、经济法各有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停工留薪期内未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是订立劳动合同的责任主体,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劳动者受伤导致的停工留薪期间,双方劳动权利和义务无法明确,法律允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状态。尚先生在入职后因工伤住院治疗,虽未签订
商号权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商号权的定义、主体和客体、内容以及与企业名称权的关系。根据相关法律,因商号权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与商事主体不可分割,并具体体现了商事主体的法律人格。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