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驾车逃跑,并在逃逸过程中对撞轧多人致一人或数人死亡。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放任另一种肇事结果的发生,应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按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罚。
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重伤。在此情况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性而驾车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随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肇事,致使第二次肇事的被害人死亡。对于这种案件,行为人第一次肇事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为造成了重伤等危害结果。而在逃逸过程中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则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行为人应被同时追究这两项罪行的责任。
(1)如果行为人的第二次肇事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那么前面所述的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并罚结果应再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责进行并罚。
(2)如果行为人的二次肇事行为应定为故意杀人罪或交通肇事罪,那么仍然应根据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并罚。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梅某和江某非法行医导致他人死亡的案件。两人在未获得行医资格证的情况下,在出租屋内为孕妇接生并注射药物,最终导致产妇死亡。梅某和江某被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文章提醒人们应重视非法行医的危害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标准。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赔偿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会考虑事故责任和是否符合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如果交通事故导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肇事者负有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将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肇事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肇事者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