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原告郭某夫妇将其所有的单位房改房,卖给被告潘某夫妇。2014年初,该房屋被依法征迁,征迁部门共补偿被告房屋征迁补偿款50余万元。
海峡法治在线-法制今报12月16日讯(钟增贵)2003年9月,原告郭某夫妇将其所有的单位房改房,卖给被告潘某夫妇。2014年初,该房屋被依法征迁,征迁部门共补偿被告房屋征迁补偿款50余万元。
原告以房屋附属物补偿项目中的配套杂物间系原单位分给的福利、房屋附属物中有十个项目系其在房屋转让前所搭盖、建造,其在转让房屋时只是将该附属物及杂物间交由被告使用而并未转让,故原告认为上述附属设施所获得的征迁补偿款应归其所有,被告构成不当得利,应当将不当得利款给原告。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主张十个项目附属物系其在房屋转让前所搭盖、建造,但原告未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实其主张,且2003年原告将房屋转让给被告后,该杂物间及讼争房屋附属物作为房屋的配套设施一直由被告实际使用并维修管护,现征用部门以杂物间及房屋附属物的实际使用人即被告作为征迁补偿对象进行补偿,且原告亦表示在此过程中其已经向征迁部门主张权利未果,因此,原告并未能举证证实被告由此获得的征迁补偿款没有合法根据。故原告主张被告领取的讼争征迁补偿款应归其所有、被告系不当得利的依据不足。据此,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案原告系以不当得利为由诉至法院,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
因此,原告对被告所取得的利益属没有合法根据的不当利益负有先行举证证实之责任,而本案被告获得征迁补偿款有征迁补偿协议为依据,原告在未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实不当得利事实成立的情况下,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具体答辩。答辩事项指出被答辩人的起诉主张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答辩人提出,双方签订的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乘人之危等情形,要求法院依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争议双方直接协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处理、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通过法院司法途径等。文章还介绍了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分类、诉讼时效、诉讼管辖和诉讼流程。购房者在选择解决房地产争议的途径时,应立足于解决问题,分清不同的
王先生与邓女士离婚后关于动迁房产权的纠纷。在离婚协议中,双方约定将动迁房赠与儿子小王,但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后王先生将房屋出售给案外人张小姐并完成了产权变更。小王和邓女士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并将产权变更至小王名下。根据法律规定,双方离婚
家庭拆迁纠纷的解决方法。首先需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征收与补偿的流程和执行标准。家庭成员间若有分歧,可通过家庭内部协商或寻求专业法律援助解决。如认为拆迁行为违法,可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另外,介绍了农村房屋拆迁中的人头费相关问题,包括其定义和补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