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损害赔偿是一种特定的赔偿,其请求权的主体和事由都有明确的限定。主体只能是受损害的无过错的配偶,而事由只能是因重婚、因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因实施家庭暴力、因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
总而言之,离婚损害赔偿是对离婚过程中受到的损害进行的一种赔偿,因此请求权只能由“过错”方的配偶提出。与此相反,你与那个女孩只是同居关系而非合法夫妻,你们之间不能互称“配偶”,因此她不具备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条件。简单来说,她没有权力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即使提出了,法院也不会受理。当然,如果你们在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发生纠纷,你可以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已婚的高某向与之同居的酒店服务员徐某保证,只要徐某怀孕,他就会与妻子离婚。然而,当徐某真的怀孕后,高某却要求徐某先做人工流产,并承诺在3天内给她2万元钱,从此二人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更令徐某心碎的是,高某不仅没有兑现承诺的2万元钱,还躲避徐某,并表示孩子也许不是他的。为了证明这一事实,徐某选择生下了孩子。尽管孩子出生后不久因病去世,但通过司法鉴定确认孩子确实是高某的。随后,徐某将高某告上法庭,要求高某承担自己为生育等所花费的各项费用4.3万元,并要求获得7000元的精神赔偿费。法院认为,尽管徐某明知高某已婚,却与之同居,自身也存在过错,但高某对徐某怀孕生育的后果承担了主要的过错责任。法院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惩罚性和抚慰性的法律特征,原被告双方共同实施的错误行为很难说应由谁来赔偿谁。”基于此,法院判决高某承担徐某因生育支付的各项费用近2万元,并不支持徐某提出的精神赔偿要求。
辽宁艾律师认为,在本案中,一方有婚姻家庭,而另一方没有。双方的非法同居行为已经对合法婚姻家庭造成了破坏。然而,由于这种同居关系不是长期、固定且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关系,因此并没有涉嫌构成重婚罪,通常应由《民法典》来处理。从双方对婚姻家庭的破坏程度来看,有配偶的一方显然承担更主要的责任,因为他有对合法婚姻家庭的忠实义务。然而,从本案来看,女方身体受到的损害是非法同居双方共同造成的,男方应承担对女方受到损害的结果的一定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是在侵权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赔偿方式,也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加害者的一种惩罚,同时也是对受害者的一种慰藉,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根据本案情况,男方是同居中的加害方,他的过错并非主观恶意,只能算是一种过失。此外,受害者本人在出现这种情况后本来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如通过人工流产或其他方式避免损失扩大,但女方并未采取,因此也承担一定责任。综合考虑,这种精神损害赔偿很难获得支持。
在本案中,非法同居双方都存在错误,那为什么法律要保护女方呢?实际上,法律在此处保护的并不是双方的非法同居关系,而是保护同居关系中产生的男女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同居对女方的人身权造成了伤害,因此男方有义务对女方受到的这些人身伤害进行一定的补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因恋爱关系破裂导致的分手协议约定女方人流引产时,男方赔偿是否有效的问题。经过协商和双方家长见证,男女双方签订分手协议书,约定阿军承担阿芬怀孕至小孩出生期间的一切费用,并同意支付人流或引产的相关费用。阿芬流产后,阿军未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被法院判决承担
女方出轨而男方有证据的情况下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女方出轨不构成犯罪行为,但男方可以提供证据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文章还介绍了出轨离婚所需的证据,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书面材料和邻居朋友的证言等
不自愿同居的犯罪行为认定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自愿同居属于非法拘禁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非法同居关系与事实婚姻有所不同,前者是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两性结合,后者则是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登记。对于不同时间段的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男方出轨离婚时,女方是否可以请求精神赔偿的问题。男方婚内出轨行为严重损害女方精神健康,女方在起诉离婚时可向法院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请求赔偿的时机和条件也有所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