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找谁索赔”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根据《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民事赔偿规定,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时,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以保护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与过去的无过错原则(赔偿10%)有很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在能够证明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时,才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存在过错,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那么可以减轻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减轻责任的比例在10%至50%之间,具体的规定尚未在法律和条例中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范畴。在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一般会遵循以下原则:全部赔偿原则、财产赔偿原则、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过失相抵赔偿原则、公平原则、等价赔偿原则以及衡平原则。
车祸肇事方不肯赔偿时的起诉流程和所需资料。首先,通过工商局、交警支队获取对方信息,然后前往法院起诉,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在法院调解过程中,如对方拒绝调解或调解无效,案件会进入开庭程序。最终,收到赔偿款后,案件结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索要交通事故赔偿所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交通事故立案的证据要求。包括赔偿诉讼中证明原被告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以及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涵盖了身份证明、继承证明、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责任认定书、法医鉴
交通事故起诉所需的材料清单。诉状书写要求严格,需提交原件并注明身份。起诉前提为交警部门已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需要提供当事人身份证明、肇事车辆和受损车辆关系证明等。必须提交的立案证据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等,还需提供伤残鉴定书等可提交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