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找谁索赔”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根据《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民事赔偿规定,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时,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以保护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与过去的无过错原则(赔偿10%)有很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在能够证明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时,才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存在过错,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那么可以减轻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减轻责任的比例在10%至50%之间,具体的规定尚未在法律和条例中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范畴。在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一般会遵循以下原则:全部赔偿原则、财产赔偿原则、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过失相抵赔偿原则、公平原则、等价赔偿原则以及衡平原则。
人身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标准。过去,计算标准主要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国家赔偿法》,而新的司法解释采用了定型化赔偿模式。新标准考虑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期二十年。这样的变化使得赔偿标准更加公正和客
交通事故赔偿的起诉流程。首先需要前往法院申请立案并缴纳费用,等待开庭。在举证期内,原告需提交相关证据,包括责任认定书、车辆损失鉴定报告和费用发票等。原告应明确主张损失和诉讼费用,并可考虑将车主或保险公司列为被告。赔偿方面,先由交强险承担,超出部分由对
本文介绍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赔偿义务人应予以赔偿。对于因伤致残的受害人,赔偿义务人还应
本文介绍了交通事故保险赔偿的责任认定知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条例》,交通事故保险赔偿法律责任的认定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