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目的是制裁违法行为,并补偿受害人财产上遭受的损失。只有要求加害人全额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全额赔偿指的是损害多少,赔偿多少。这里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失(即现有财产的直接减少,也称为积极损失)和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际获得的利益(即间接损失或消极损失)未获得。
在我国,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和赔偿的。因此,只有在造成受害人伤害、残疾或死亡的同时,也造成了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追究加害人其他法律责任,而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因侵害人身权利而导致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如医疗费用、误工工资等),加害人也应该进行全额赔偿。
在我国,如果加害人经济状况较好,有能力进行赔偿,就应该全额赔偿受害人的全部财产损失。然而,如果确定加害人的经济状况不好,要求其全额赔偿将使加害人及其家属陷入困境,那么在确保受害人权益的前提下,可以酌情减少赔偿金额。这并不是否定全额赔偿原则,而是对该原则的必要补充,使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机结合。这样做既维护了法纪,又切实可行,真正保护了受害人的权益。
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关联性证明问题。被侵权人需提供证据证明环境污染与造成的人身损害存在关联性。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法律后果,形式多样。最新法规明确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关联性证明的举证责任,要求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情形才可免除责任
火灾后的财产评估标准及相关流程。双方可通过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并提供具体物品及金额证据。如无法提供证据,可委托物价部门进行估价。消防部门有权调查火灾原因并核定损失,制作的火灾事故认定书具有法律效力,是提起民事诉讼的前提条件。受灾方应要求消防部门认定火灾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
我国法律关于致人轻伤后积极赔偿免除起诉的规定,以及被打致受伤后的法律途径和索赔范围。当行为人致他人轻伤后主动赔偿并得到谅解,可避免被判定为犯罪。同时,受害人有权索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项费用。提起索赔时,受害人需了解自身权利和诉讼途径,包括刑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