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村民的咨询,2003年因国家修建高速公路,征用了该村的耕地45亩,并获得了土地补偿款85万元。经过村民大会的决议,其中65万元被分配给了本村的村民。然而,在分配方式上出现了争议,84%的村民认为应该按照已经分得该村耕地的人口平均分配,但是16%的未分得该村耕地的新增人口反对,认为应该按照所有有该村户口的人口进行分配。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7条的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而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由以上规定可知,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各项土地补偿费用的支付对象和用途,其中只有土地补偿费可以分配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因此,这65万元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性质进行分配。
如果该村委会拟分配的65万元征地补偿费用是合法的,那么在分配方案上应该按照所有该村在册户口人员进行分配。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组织所有。这个规定应该理解为土地补偿费归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共有,而不是归分得该村耕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有。
由于征地补偿费不具有土地收益的性质,而是国家对土地所有者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偿。因此,该土地补偿费应该分配给所有该村在册户口的村民。村委会做出的决定虽然是大多数村民的意见,但是该决定侵犯了少数村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是不合法且无效的。
无承包权个人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法律法规,无承包权人可以获得安置补助费,但无法获得土地征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支付对象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安置单位,个人能得到的补偿有限。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分配程序需依法进行。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土地征用失地保险的退保问题。失地保险一旦交纳无法单独退保,但可以与其他保险合并。办理时需带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证明到当地社保局办理。同时,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方式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的分配规则。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征收拆迁补偿款使用、分配和处分的重要问题,并不是村委会或者个别人就可以私自决定,一定要通过由全体村民参加的村民会议,让大家充分知晓、民主决定才可以。村委会处理村集体公共管理事项,可以预留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