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侦查刑事案件过程中,针对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的一种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以下情况之一的犯罪嫌疑人:
1.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现;
2. 被害人或在场目击者指认其犯罪;
3. 在其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
4.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正在逃跑;
5. 存在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
6.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或身份不明;
7. 存在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
1. 人身性
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与逮捕并列,只适用于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并且仅在情况紧急时使用。
2. 紧急性
刑事拘留的采取必须基于情况紧急的前提,即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或造成新的危害,且无法立即办理逮捕手续。
3. 临时性
刑事拘留只能在情况紧急、无法立即办理逮捕手续的情况下使用。被拘留人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接受讯问,如发现不应拘留的情况,应经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发放释放通知书并立即释放。对于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情况,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被拘留人经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经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审查批准的时间可延长1至4日。对于涉及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审查批准的时间可延长30日。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综上所述,刑事拘留只是一种临时的强制措施,最终结果要么是释放被拘留人,要么是采取其他刑事强制措施,如逮捕、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
刑事拘留期间是否可以寄照片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刑事拘留的定义和条件,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且符合法定的紧急情况之一。文章还提到了刑事诉讼法中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拘留方面的不同规定,特别是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情形。最终,文章没有明确指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先行刑事拘留的相关规定。对于只有口供的现行犯,在存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先行刑事拘留,如正在预备犯罪、被害人指认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具体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后的处理等。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正在实施犯罪或者重大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目的是为了顺利开展侦查活动和追诉犯罪分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拘留的对象应当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
刑事拘留时间的起算方式是根据《拘留通知书》上注明的拘留开始时间来计算。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期间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那么期间的届满日期就是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但对于在押期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来说,期间应当一直延续到届满之日,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