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通过计算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来确定。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这一规定的出台为被侵权人提供了计算侵权赔偿数额的便利。
根据《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通过计算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的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来确定。当权利人的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时,可以将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作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这一规定极大地降低了专利权人的举证难度,并排除了侵权人销售量没有下降但损失无法计算的情况。
根据《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当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数额,综合考虑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数额,通常在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之间。
当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时,根据《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确定赔偿数额为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
确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在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或措辞为准。
根据全面覆盖原则,将被控侵权物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比比较。只有当被控侵权物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才构成侵权。具体分为包含、上位概念涵盖下位概念、新增加和从属专利四种情况。
根据等同原则,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即使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即两者以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是该专利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权人应对对方技术与自己的专利技术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确定对方的技术特征是否确实落入自己专利的保护范围,以确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
专利权人应对自己的专利权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确定专利的有效性。
专利权人在确认自己的专利权有效、专利侵权成立后,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索要赔偿、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等维权措施。
总之,专利侵权是指在未经专利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他人以商业目的应用了被专利保护的技术。以上是关于专利侵权赔偿数额计算方式和专利侵权的判断标准的介绍,若发生专利侵权纠纷,可向专利管理机关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如需法律咨询,请咨询专业律师。
专利强制许可的公共利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在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要时,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此外,为了公共健康目的,专利局还可以对药品专利进行强制许可并出口到符合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地区。如专利权人不服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关于发明专利转让的合法性。根据法律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进行转让,但转让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办理相应的手续。转让过程需通过书面合同进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从登记之日起生效。
技术合同法在新《民法典》生效后的适用范围。新《民法典》生效后,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技术合同法条款将失效或被替代。技术合同法适用于法人、公民之间关于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的合同,以及中外企业间的技术合同。但承包合同及涉及外国企业或个人与内地法人和
中国专利权人更改所需资料清单的详细内容及相关法律规定。变更专利著录事项需要提交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等材料。涉及权利转移或发明人资格变更时,需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若申请人为法人,还需提供相关事项说明文书。若涉及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死亡等情形,应提交相关合法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