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 >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的法律界限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的法律界限

时间:2024-03-23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1199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的区分

一、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的关键点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

1. 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定义:刑法意义上的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是指对他人的生理健康造成实质性损害,包括破坏身体组织完整性导致健康受损以及虽不破坏身体组织完整性但导致某一器官机能受损或丧失两种情况。

2. 故意的定义:指希望或放任伤害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在具体案件中,判断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的依据应该是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

因此,要区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需要根据具体案情从客观到主观进行判断,即从行为是否构成伤害行为再反推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故意。

二、根据以下客观情况来区分

1. 伤害情况:过失致人死亡通常除了导致死亡外很少有其他身体上的伤害。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通常会导致明显的身体伤害,表明行为人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主观故意。

2. 行为性质: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或劳动生产等场合,一般不具有非法性质,例如家长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等。而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本身具有非法性,属于违法行为。

3. 环境因素:需要考察打击行为发生的环境,是因为日常琐事还是寻机报复,以确定是否存在导致故意伤害的微观环境。

4. 打击工具:需要分析打击工具是否足以对对方造成伤害。手持铁棒、刀等金属器械一般足以对对方造成伤害,而拳打脚踢一般不足以对对方造成伤害。

5. 打击力量和频率:一般来说,力量越大、频率越迅速,故意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6. 双方关系:需要区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是素不相识、一般关系、亲密无间还是冤家仇人,以正确判断是否存在故意伤害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未发生伤害结果(如轻伤或重伤)的客观事实,将轻微损伤误认为伤害罪的伤害结果,将一般殴打行为误认为伤害行为,将殴打的故意误认为伤害的故意。不应将所有“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区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请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违法所得”的定义与计算

    关于“违法所得”的不同定义与计算方法。行政解释方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农业部对于违法所得的解释存在差异,前者强调非法所得不应扣除成本,后者指销售收入中的违法所得。司法解释方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违法所得数额的解释也存在分歧,更倾向于将

  • 量刑建议权的法律属性和作用

    量刑建议权的法律属性和作用。量刑建议权源于公诉权,公诉权则直接来自刑罚权。量刑建议权是公权力而非私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特定人或机关行使的权力。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不具有终局性,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对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有较大的制约性。

  • 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一审终审制下,小额速裁适用于小额纠纷案件,当事人不能上诉。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等情况下,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案件。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包括特殊被告人、异议案件、可能不构成犯罪

  • 检察院退侦后非吸案件该怎么办

    检察院退侦后非吸案件的处理方法。当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时,会要求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并收集新证据。公安需严格按照检察院要求,深入调查犯罪事实,收集可靠证据,并与检察院保持沟通。对于涉及众多受害者的案件,公安还需做好受害者安抚工作。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累犯取保

  • 被认定醉酒驾驶标准是什么?醉驾开庭要哪些人在场?
  • 重大刑事案件标准
  • 罪数形态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