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需要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的情况包括:
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羁押,并且办案部门批准或决定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时,办案部门应在作出决定或收到决定书、裁定书后的十日内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如果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变更或解除强制措施,办案部门应在作出决定或收到决定书、裁定书后的十日内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当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精神病鉴定时,办案部门应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如果在审查起诉期间改变管辖、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办案部门应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当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或补充侦查完毕移送起诉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时,办案部门应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当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第一审案件,或将案件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由速裁程序转为简易程序、普通程序重新审理时,办案部门应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如果人民法院改变管辖,决定延期审理、中止审理,或同意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时,办案部门应通知本院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
羁押是指在逮捕或拘留决定之后,依附于拘留或逮捕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六机关《规定》的规定,以下情况不计入原有侦查羁押期限,即可以重新计算羁押期限:
在侦查期间,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从发现之日起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决定由公安机关作出,无需人民检察院批准,但需要报人民检察院备案。
如果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侦查羁押期限从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侦查羁押期限。其他鉴定时间则应计入羁押期限。
刑法解释原则的确立,包括概念、不同观点的分析以及确立的标准和理由。刑法解释原则应涵盖合法性、合理性和技术导向性三个原则,相互补充,确保刑法解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合法性原则维护刑法的安定性和可预测性,合理性原则体现平等、公正和正义,技术导向性原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的相关内容。该程序主要针对事实清楚、被告人认罪认罚、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化了庭前讯问和开庭通知等环节,审理期限通常为受理后十日内审结。其适用条件包括案件级别、可能判处的刑罚、案情清晰度以及被告人的意愿等。速裁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走私罪的强制措施可根据情况变更,不受罪名限制。若仍需要侦查或犯罪嫌疑人符合条件,可变更强制措施。同时,对走私行为的定义和视为走私的行为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运输、携带等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及非法收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