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为何民事诉讼赔偿难以执行?

为何民事诉讼赔偿难以执行?

时间:2024-08-26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1408

民事诉讼赔偿为何难以执行

一、经济来源匮乏,无财产可供执行

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人身损害赔偿和其他小额债务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往往经济困难,生活和经济来源匮乏,因此无法履行判决。

二、当事人存在抵触情绪

由于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纠纷,表明双方矛盾已经对立,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表明双方之间的怨情很深,至少尚未消除。因此,被执行人出于抵触情绪,对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采取抵抗行为,甚至可能对抗法院的执行工作。

三、软磨硬拖不愿意履行

法院通常谨慎使用强制措施,注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除非没有其他选择。因此,一些当事人认为拖延、耗时、逃避执行不会有什么坏处。时间一长,案件可能就会无疾而终。虽然他们承认法院的判决并答应履行,但总是推诿不履行。

四、逃避躲藏拒不履行

一些当事人会设法躲避,将财产隐藏起来。一旦听说法院要执行,他们就会逃避躲藏,不露面。即使被执行人口头答应立即履行,一旦法院执行人员离开,他们可能什么都不会做。

五、以申诉、投诉为由,阻止法院执行

一旦败诉,当事人总是想方设法找理由、借口申诉、投诉,以拒绝履行,甚至阻止法院执行。目前,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一些被执行人,特别是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经济条件良好的自然人和个体经营户等,会向省政府、人大、法院上访、申诉,或者通过检察机关提起抗诉,以达到延缓、甚至阻扰法院执行的目的。为了维护稳定,法院不得不一再推迟,甚至不敢强制执行,使得生效的法律文书变得无效,尽管申请人有诸多异议,但法院也无可奈何。

民事诉讼赔偿的强制执行措施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可以通过查询被申请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冻结其存款,或者将其存款划拨给申请执行人。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可以扣留被申请执行人的工资、奖金等收入,或者直接提取其收入并支付给申请执行人。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可以对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并通过拍卖或变卖来实现债权人的权益。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可以对被申请执行人可能隐匿的财产进行搜查,以确保执行的顺利进行。

5、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可以要求被申请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并支付迟延履行金,以作为对其拖延履行义务的惩罚。

民事诉讼执行的定义

民事诉讼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内容,进行实施的行为。它还包括执行过程中的变更执行等问题,并依法进行相关活动。

民事执行,又称民事强制执行或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据执行依据,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的民事权益的活动。民事执行是指当债务人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执行名义确定的民事义务时,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公权力,依法采取民事执行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人权益的法律活动。

民事执行与行政执行不同。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执行由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进行,执行依据包括法院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行政机关制作的行政决定书、命令书等。而民事执行只由人民法院进行,执行依据包括法院的裁判文书、仲裁裁决书和公证债权文书。

民事执行也与刑事执行不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执行由公安机关或司法行政机关下属的劳动改造机关执行,刑事罚金、没收财产、死刑等判决的执行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执行的执行依据只能是人民法院制作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支付令等。

综上所述,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赔偿难以执行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经济来源匮乏,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是当事人存在抵触情绪等情况。以上是关于民事诉讼赔偿为何难以执行的相关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其他问题,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的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协商解决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

  • 审监庭调解、和解工作经验总结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